昨天上午9点多,磁器口附近大雾弥漫。本报记者蒲东峰摄
本报讯(记者王硕)昨天上午,我国中东部多个地区出现大雾天气,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均被囊括其中,个别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受此影响,昨天凌晨,城六区、东南和西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迅速增长,单站最高小时浓度在300~560微克/立方米。
据北京市气象台实况监测显示,昨天早上8点多,北京大部分地区雾气弥漫,能见度较差,其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出现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受大雾影响,今天凌晨开始,城六区、东南和西南地区各站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快速增长。昨天上午9点59分,北京市环保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北京的空气质量监测情况。监测表明,昨天早上,北京城区、东南及西南个别站点,单站最高小时浓度在300到560微克/立方米之间。环保局表示,此次大雾过程东北和西北地区各站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最高小时浓度在30到80微克/立方米之间。
北京市气象台专家解释说,这场雾应该是平流雾和辐射雾的混合。平流雾是受空气的水平运动影响,而辐射雾则是由于夜间随着气温下降空间中水汽凝结、饱和度增加才形成。
受大雾影响,京城局部地区空气质量超标,大兴区黄村镇、榆垡达到重度污染,个别站点单站最高小时浓度在300微克/立方米以上。昨天下午,随着冷空气来临,大雾逐渐消散,空气质量好转。
链接 2011年北京雾霾天45个 近日,中国气象局在京发布《2011年中国气候公报》。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指出,去年9月至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15次较大范围大雾天气,其中北京出现9次明显雾霾天气,雾霾日数45天,较常年偏多29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1980年54天、1979年48天)。
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培群解释称,去年9月至12月,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冷空气强度偏弱,且暖湿气流输送相对较强,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由于我国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得沙尘、灰尘、颗粒物在出现雾霾天气的区域相对比较明显。上述三个原因造成了大范围大雾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