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与来客互致敬意。在西沟村见到申纪兰就像见到一位乡下大妈 |
平顺县广场上正在施工的劳模群雕。在这里,学习“纪兰精神”的标语随处可见。 |
西沟展览馆展出的“申纪兰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历程”照片 |
申纪兰家客厅墙上,挂满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历代中央领导人接见她的照片 |
西沟展览馆办公室内,申纪兰在接受多家媒体记者采访。 |
2012年1月2日上午,身患感冒的申纪兰在西沟乡医院输完液后,系好围巾,赶往村里的西沟展览馆接待几位来自北京、太原及长治市的记者、学者。一行人中去过西沟的人说, 申纪兰似乎从来不生病,是真正的“铁姑娘!”
专车一到,在场的七八位记者便迅速涌上去,快门声很快响成一片。这情形与每年全国两会上,申纪兰在天安门广场出现时遇到的情形大体相似,只是这一次的地点不在天安门,而在申纪兰的家乡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这一天,西沟村最低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整个村子都见不到几个人。
现年83岁高龄的申纪兰,是唯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1989年两次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每年的两会上,老人都是受到记者,特别是初上两会年轻记者们追捧。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曾以《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为题报道了申纪兰带领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事迹,申纪兰名扬全国,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劳动法》。1954年9月,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那一年,申纪兰25岁。此后的岁月里,申纪兰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都见过,还握过手。”
老人伸出宽大、粗糙的双手,与每一位来者握手。由于手拿各类摄影、摄像器材,大多数人只得伸出一只手去握。这情形让这些与她年龄相差悬殊的晚辈们深感“不合适”。去西沟的路上,一同前往的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说:“你只有握过申纪兰的手,才能理解申纪兰是什么样的人!”之前的十几年间,张国田曾两次从太原到过近300公里的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采访过申纪兰。
1929年,申纪兰出生于平顺县山南底村一个农民家庭。9岁时她就下地劳动,14岁参加灭蝗虫战役,15岁响应抗日民主政府号召成立纺花织布小组,并担任组长。
1946年,17岁的申纪兰嫁到了西沟村。
“申主任一直就是劳动人民!”西沟村一位陪同人员说。
申纪兰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们都吃饭了没有?”西沟展览馆馆长郭雪岗回答说,刚在食堂随便吃了点。老人歉疚地重复道:“你们到了西沟这儿,也没啥好吃的!”在西沟见到申纪兰,同行的人说如同见到久别重逢的乡下大妈,这也让来两位来自北京多次上两会的“老记”感到事先准备好的那些问题,不知从什么地方谈起了。
见到申纪兰前,大家就如何称呼她,破费思量。到了后,村里陪同人员说“就叫她申主任吧!”
1973年至1983年间,申纪兰曾担任过山西省妇联主任,如今还是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主任,就是从那时叫开的,我们都习惯这么叫。” 可在西沟人看来,她还是自己村里人,因为户口就在村里,家里还有7分地。老人经常下地干活,每年都会种些玉米、谷子、山药蛋。
而正是在她当妇联主任期间,申纪兰带着乡亲们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才回家,在332个干石山坡上植树造林,在230多条荒沟中筑坝造地,种了2万亩松树,300亩果园,还有3万株核桃。后来,她又带领大家先后建起硅铁厂、磁钢厂等10多个企业。
“要不是感冒严重,我带你们在山上山下走走。”申纪兰说。“我文化不高水平差,一天不劳动心里就发慌,在城里呆不住。”
当年,组织上安排申纪兰进城当干部,她就想得明明白白:“我永远是一个普通农民,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配专车。我还要经常参加劳动。”组织上答应了她的“条件”。西沟人称申纪兰回村里是“裸回”。
随着年事已高,外出的确有了诸多不便,有关部门还是为申纪兰配备了专车。申纪兰最终接受了,但她这专车却成了西沟村人的“公车”,谁家有急事,这辆车就会出动。西沟村有600多户2000多人,这辆时常在山村中出没的专车上坐的却不是申纪兰。
村里的红白喜事,这位德高望重的全国人大代表总是当然“总管”。一户人家娶媳妇,来送嫁妆的人提出要10条烟,申纪兰出面了:“8条不成?”每年春节,申纪兰都走山下沟,给村民拜年。
“当代表就要给人民反映问题!”申纪兰虽然居住在偏僻的西沟村,但来找“申代表”的人却很多,有浙江温州的,甚至还有人从贵州、海南过来找她。“来人反映问题,材料我接下!”让申纪兰不解的是,这些年来找我这个人大代表,有人怎么还要送钱、送礼品呢?
申纪兰对坚持送钱财的人总是说:“你来肯定就是给材料,要是没有材料你肯定不会来看我。你要是把钱财放下,就把材料拿走;把材料放下,就把钱财拿走。”她定下个规矩:“材料我收下,问题我反映,但钱财坚决不收!”
从西沟到平顺县城的路上,到处可以看到学习“纪兰精神”的标语。平顺县政府网提供的资料显示,平顺劳模辈出,人杰地灵。抗战时,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太行四专属、太南地委从1937年到1945年在这里驻扎八年之久,被称为“小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涌现了西沟、川底、羊井底等一批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李顺达、申纪兰、武候梨、郭玉恩4位国家劳动模范和90多位省级劳动模范,塑造了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与时俱进、乐于奉献的纪兰精神。
新年伊始,平顺县城广场上的群雕正在加紧施工中,以申纪兰为原型打造的劳动者群像格外耀眼。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