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河北蔚县发现《百工图》 堪比《清明上河图》

2012年01月12日10:25
来源:燕赵都市报

  历时5年的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2011年底全面结束。经普查统计,我省不可移动文物总量达33943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634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12309处,复查注销不可移动文物1924处。文物数量“井喷式”增长,使得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繁重。那么,目前我省文物保护现状如何,何种因素造成文物消失以及如何应对文物消失?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文物普查总领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

  全省文物总量是普查前两倍多

  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943处,其中:古遗址17041处,古墓葬3941处,古建筑863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439处,石窟寺及石刻807处,其他78处。“门类齐全、数量众多、时代无缺环是我省文物的特点,这也更有利于研究河北历史及文化。”毛保中说,这次文物普查很重视近现代文物的调查,将工业遗产纳入了保护范畴。此次普查,新发现登记文物21634处,占总登记量的63.74%。新发现文物是普查前文物的152%,全省文物总量是“三普”前的238%。

  全省11个设区市中,石家庄市文物增加最多,新发现文物3910处,复查登记文物957处,复查注销186处,文物总量增加了342%;其次是沧州和衡水,沧州普查前文物总数581处,普查后2134处,普查后文物总量是普查前的367%;衡水普查前331处,普查后1192处,是普查前的331%。邯郸市、张家口市、邢台市、唐山市、保定市普查后文物总量则翻了两番。“我省古遗址年代从早到晚连续性强,没有缺环。”毛保中说,西部山区是我省文物密集区,尤其古建筑、传统民居和早期遗址多分布在该地区,“深山里的文物人为破坏较少,往往保护得比较完整。”

  发现众多遗址、古村落

  此次,全省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413处,如隆化县隆化镇头道营后街遗址、围场县四合永镇西官地遗址等。而新发现的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更是填补了地区空白,崇礼县大水沟邓槽沟梁新时期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面积约52万平方米、遗物丰富,在冀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在此次普查中还新发现多处战汉至辽金元时期大型遗址。献县小平王乡元昌楼遗址面积大,当地人称此地为“城上”。泊头市齐桥镇大傅村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20000平方米,根据采集标本推断此遗址从战汉遗址延续到宋元时期。

  古村落也是一大发现,如石家庄井陉县大梁江一宅九院现存古民居院落百余座,每座四合院整体布局独特、功能划分明确、建筑外观新颖,门楼式样多变,建筑装修丰富多样,更好地再现了古民居丰富多样的特点。

  三文物点入选“百大新发现”

  在此次普查过程中,我省有3处新发现文物点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第一处是涉县的西辽城遗址,紧邻清漳河流域的西侧,在一处断面上发现有石制品7件,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等,原料有砂岩、石英砂岩、脉石英等。石制品出自离石黄土的上部,年代约为距今20万—30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晚段。

  第二处是张家口蔚县的夏源关帝庙,普查过程当中发现了保存非常完整的《百工图》壁画。清代乾隆年间,皇帝颁旨命宫廷画师绘制长卷《百工图》,内容囊括了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生活状态,是一部记录社会民生的百科全书,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该关帝庙,坐北朝南,现存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在东、西配殿的南北山墙上,发现了绘制完整的《百工图》壁画,壁画为四行四列分布,每面墙绘制16幅,共有64幅图。内容有:首饰楼、成衣局、仁义当、生药店、书籍斋、弓箭铺、银钱局、柳器店、酒缸行、读书林、剃头房、切烟铺、哑医堂、粟粮店,还有兑换金银、高唱古词、专理音乐、烟火炮铺、完童耍货、描绘丹青、脂肉俱全等等。

  毛保中说,《百工图》真实反映了清代市井生活的状况,表现了64种社会行业的从业情况,是研究清代社会、政治、经济、人文、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珍贵资料,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第三处是近现代工业遗产张家口车站。张家口车站修建于1908至1909年,为京张铁路张家口起点站。京张铁路1909年9月全线通车,10月开始运营,张家口站从此成为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站。张家口车站作为京张铁路的一部分,基本保持了原样。

  1924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复查注销不可移动文物1924处,占调查总量的5.36%,占复查文物总量的15.63%。

  关于文物消失的具体原因,毛保中做出了详细分析。

  首先是由于第三次文物普查认定标准的不同,一些过去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转为了可移动文物,如碑刻,“原先的标准是将碑刻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的,现在将有些碑刻挪到了博物馆等处,就成了可移动文物。”

  第二类是从认定标准中直接剔除的文物,“过去是将古树名木当做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的,现在认为它是自然生长的,不是人类创造的文化遗物。”

  第三类是,配合基本建设、重大项目,如南水北调、建立电厂等工程,对涉及到的文物点,做了考古发掘。还有一些文物消失于自然坍塌、损毁,文物价值相对来说不高,如一些深山里的小庙。最后一类是民居类的破坏,“如翻盖房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物的损失。”

  文物要变“幸存”为“保存”

  毛保中说,这次普查新发现了21634处文物,势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将幸存的文物切实保存起来。

  在实地普查过程当中,为防止边登记、边破坏的现象发生,普查工作人员也更加注重对新发现文物的保护。一是将新发现的文物及时通知所有权人和使用者,向其宣传保护文物的权益和责任,以及科学的保护方法、维修措施;二是发现文物正在遭受破坏时,立即制止破坏行为,及时报告文物管理部门对造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三是发现重要的文物,及时通过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向政府通报,并尽快申报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四是对易损易盗的碑刻塔幢和可移动户外文物,就地入户保管或转移收藏。

  由于现在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增多,毛保中说,今后还需要采取更加细化的措施进行保护。

(责任编辑:UN60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