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改革“不能开倒车”
成立金融国资委还面临着一些“技术性”难题。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如果指望金融国资委代行国有股出资人角色,企业化运作的汇金公司已做得很纯正了;如果指望其监督金融机构,又与“一行三会”职能重叠;如果指望其加强“一行三会”的沟通协调,其层级又太低而无力统辖。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亦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反对声音过多,对现有利益格局调整力度太大,金融国资委的动议在业内支持者非常少,短期内尚难以形成共识。
设想中的金融国资委,不仅与现有的监管架构有叠床架屋之嫌,能否提高现有国有资本的监管效率也令人存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成立一个类似金融国资委这样行政机构,客观上将加大管制,影响企业创新,并强化国企的垄断地位,其政府背景也不利于中国金融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仍居主导地位,若把2003年成立的国资委的管理体制直接复制到金融业监管上,很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国有金融企业的效率。
最典型的例子是,上市股改十年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仍然远低于股份制银行。《中国新闻周刊》综合国内上市银行2011年半年报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平均约为33%,比同期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增速低了将近15个百分点。
201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利润虽然高达5000亿元,但80%来自政策性存贷差和手续费,标志着银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收入尚且不足总利润的两成,被股民戏称为“靠天吃饭”和“靠政策吃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由于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有时需要完成一些政府指令性的贷款项目,因此,它们的呆账率有可能出现上升,他认为这也是中国经济短期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但是,金融国资委的方案出局后,金融业监管框架如何改革?刚刚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谈到未来工作部署时,仍然是按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别来谈金融业监管工作的要点。他表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业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证券业要完善市场制度,强化行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险业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完善分类监管制度”。
温家宝的讲话表明政府已经认识中国金融业所存在的问题。殷剑峰认为,未来金融改革应继续朝着市场化、更少政府直接干预的路子走下去。 ★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