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时间在谁一边?

2012年01月16日14:42
来源:新华网

  原子时离生活有多远?

  【作者】丁扬

  一边是科技的需求,另一边是人类文明的呼唤,这是原子时在替代世界时之路上的两重矛盾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有人给原子时作如下定义: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原子时意味着人们可以完全摆脱地球自转与日月更替而孤独奔跑在向前的路上。

  原子时(ATI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的物理概念则要抽象得多,它是以物质的原子内部发射的电磁振荡频率为基准的时间计量系统,是一种均匀的时间计量系统。

  人们在日常生活需要知道准确的时间,生产、科研上更是如此。人们平时所用的钟表,精度高的大约每年会有1分钟的误差,这对日常生活是没有影响的,但在要求很高的生产、科研中就需要更准确的计时工具。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就是原子钟,它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由于这种电磁波非常稳定,再加上利用一系列精密的仪器进行控制,原子钟的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才误差1秒。这种高度精准的时间切割,为天文、航海、宇宙航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另一方面,原子时经过漫长的运行之后,也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如下改变:当人类不再理会地球的自传转而采用更为均匀和精准的时间计量,终有一天,人类所谓的正午再也不是阳光灿烂,而可能是星月满天。这种局面意味着人类对于伴随自我进步的“时间文化”的一次抛弃。

  一边是科技的需求,另一边是人类文明的呼唤,这是原子时在替代世界时之路上的两重矛盾。而尽管许多人都将这场将于几天后召开的会议看作是最后决定格林尼治时间的关键时刻,但正如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主任董绍武所说:“投票也许只是一个过程,真正的结果可能仍然需要协调和协商。”这意味着,即使投票结果显示支持废除格林尼治时间的国家居多,但“废除”意见的最终决定,却又是一个极为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人类的问题从来不是一秒钟的买卖,尽管这次人们所讨论的,正是“一秒钟”本身的问题。这正是过去11年这场口水仗给出的另一种可能性。

  事实上,早在1972年以后,卫星导航和通信系统的发展便大大超过了天体导航,从而削弱了对闰秒和UTC(“协调世界时”)的需求。与此同时,闰秒给不同系统带来的麻烦逐日增多,使UTC的定义出现了问题。

  1999年,国际电信联盟、IERS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等机构发起一份调查,征集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于调整UTC和取消闰秒的意见,闰秒取消与否,是两派争论的关键。

  由于双方僵持不下,在2003年5月,在意大利都灵召开的第一次意在讨论修改UTC和取消闰秒的会议上,也并未拿出一个明确结论。

  2004年9月,美国代表团向国际电信联盟(ITU)再次提出关于放弃闰秒的申请,希望后者能够在2005年11月的工作会议上考虑测试。时任IERS主席丹尼尔·盖比斯(Daniel Gambis)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向各国代表和机构征询意见的机会──关于调整UTC和取消闰秒的大范围征询再次展开。

  但根据征询结果,美国代表团并没有获得更多支持。2008年底,支持取消闰秒的一派再次提出动议,并表示已得到更多的支持;而英国、中国等国家则明确表示反对。

  直到2011年年底,关于时间的争论和博弈再次开始,但是,政治家们的投票究竟能从什么程度上改变甚至比人类历史更为长久的时间?董绍武说,即使从科学角度他也无法给出答案,相反,作为一个与时间打交道多年的科学家,他做了如下比喻:“如果有一天人类日夜遵循的时间脱离了地球的自转,这就像是我们的双脚不再站在大地上。”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