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不妨以退税促内需

2012年01月16日15:59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陈昕晔

  不妨以退税促内需

  陈昕晔

  春节将至,年终奖成了人们的热点话题,与发钱联系在一起的是纳税。按照我国的税率,奖金1.8万到5.4万缴税10%,5.4万到10.8万缴20%,再多发还有25%到45%,共7级税率。于是不少人在想,为什么我们只记得自己交税,却很少想过退税呢?

  退税是许多经济体实行的一种较常见的经济政策:在香港供养子女、父母、祖父母可以有一定免税额度,个人进修可以免去一定额度,政府认可的慈善捐款也可以免;香港特区政府向市民派发“红包”,全民退税,也实行有年。

  在新加坡,2008年全体新加坡人获得了政府送的红包。政府从财政盈余中拨出18亿新元(约合人民币90亿元)还富于民,年满21岁的新加坡人,粗略估计人均可分到400新元,穷人与老人受惠更多。

  在美国,退税更是名目繁多,首次买房,房屋有贷款可以退税;一年买各种东西的单据也是退税的证明;看病吃药也是可以退税的一种;如果纳税人有孩子,从纳税的角度,孩子是可以创造收入的,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比如一对年收入1万美元左右、带两个孩子的夫妇,应纳联邦所得税额为零。如果填报税表,还可获得4000多美元的低收入税收补助。对于收入稍高家庭,虽有若干应纳税所得,但最后其应纳额会被各种抵税额全部或部分抵消。例如,17岁以下孩子每人每年有1000美元的“儿童抵税额”;如夫妇双方都工作,孩子送幼儿园或请人看管,可以有“照顾儿童抵税额”;孩子长大上了大学,还会有“高等教育抵税额”等等。

  退税的目的无非两个。一是弥合贫富差距,让中产阶级更多受益。一个人挣10万美元可以过得很潇洒,而四口之家10万美元收入就会拮据;二是退税可以大力刺激消费,消费了可以退税,不消费这些钱得缴税,这笔账谁都算得过来。消费也不见得是纸醉金迷,疯狂“血拼”,个人进修,提高竞争力也是消费。

  中国2011年财政收入将达10万亿人民币,每年在以30%左右的速度增加。同时,中国经济在强调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内需刺激,那么除了建立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调整个税起征点等,不妨可以退税。过去出口退税成效显著,现在不妨内需退税,政府少花点,民众多花点,或许很多事反而好办了。

  来源:2012年1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