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保洁员拾荒捡巨款还农民工 失主称真想磕头感谢

2012年01月17日07:20
来源:大众网 作者:陶相银  孙建
仲勋夫妇丢钱的地方。 本报记者 王震 摄
仲勋夫妇丢钱的地方。 本报记者 王震 摄
戚道昌的家里并不富裕。 本报记者 王震 摄
戚道昌的家里并不富裕。 本报记者 王震 摄

  16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戚道昌的家中。戚家摆设很简单,家具也显得陈旧。戚道昌的母亲已经80多岁,坐在木椅上看电视,身旁放着一个取暖的“小太阳”电暖器。“家里没通暖气,母亲这几天搬过来住,临时给她买了个电暖器。”戚道昌说。

  15日晚8时,戚道昌到金线顶小区里扒拉垃圾箱。在小区29—2号楼下的花圃台子上,他看见一个布包,“掂了掂,挺沉的,闻到有苹果味,我以为捡到一袋水果,就随手放到我的大布袋里了。”

  回到家后,戚道昌在储藏室里清点当晚的“收获”,“打开布袋子,拿出来一袋苹果后,看见一个铝壶,打开壶盖发现里面有几个小碗。拿出小碗后,又扯出一个黑塑料袋,下面全是钱!”

  戚道昌喊来老伴,老两口对着钱发起了呆,“家里日子不好过,要是有了这些钱,那可真是发了。”但他俩寻思了几分钟后,决定报警,“赶紧把钱还给人家吧。这大过年的,丢这么多钱,人家咋过年啊?再说了,这种捡来的钱咱要是花起来,心里不踏实。”

  在15日22时28分的报警录音里,戚道昌说:“我捡了个包,包里有一壶钱。”竹岛派出所值班民警孙建出警时心存疑惑,“一壶钱是啥意思?还没听说过钱论壶算的。”

  起初,孙建以为是报警人报谎警,或是报警人精神有问题,他赶到戚道昌家中发现“还真是一壶钱”。“10捆现金就装在一个铝壶里。”孙建说。

  据谢卫娟介绍,由于坐老乡的车回家,不担心钱被盗,所以她临走前把自家和哥哥的积蓄全部从银行取了出来。为了更保险一点,她把现金分成10捆,放在了烧水的铝壶里,又把铝壶搁进布包内,铝壶上还特意放了一袋苹果。

  戚道昌说,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拾金不昧了,“几年前,在大润发超市当清洁工时,我捡了个女包,里面有一大把钱,估计得万儿八千的,马上就送到保安室了。”

  在与记者交流时,戚道昌称自己是“捡破烂的”,“家里就指望我挣点钱,但我2004年就下岗了。刚干物业工人时,一个月才500元钱,现在涨了,一个月950元。伺候老母亲、供儿子上学,都需要钱。”为了养家,戚道昌兼职干起了“破烂王”,“见到垃圾箱就扒拉几下,看看有没有废纸、易拉罐、饮料瓶。靠捡破烂,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元。”

  眼下,戚道昌最兴奋的事情是儿子就要回来了,他特意把儿子的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孩子刚工作几个月,马上就要回家过年了。” 本报记者 陶相银

  16日一大早,失主仲勋夫妇就赶到了竹岛派出所,心急火燎地等着领回钱。尽管知道钱已经失而复得,但两人仍急得团团转,“钱不到手,心里不踏实啊。”

  仲勋夫妇租住在威海金线顶小区的29—2号楼。15日晚,同是来自河南的老乡赵小龙驱车到楼下接他们回家过年。谢卫娟回忆说,装车时,孩子碰了一下头,哭闹起来,她上前哄孩子,其他几个大人也过来哄。“大包已经搬上车了,谁也没注意到装钱的小布包还在花圃台子上。”

  车行至青岛市境内时,赵小龙的孩子喊饿。谢卫娟想起布包里有苹果,便在行李堆里扒拉。扒拉了几次后,她突然傻了眼,布包不见了。赵小龙回忆说,“两口子哭天喊地的,想死的心都有了。”

  众人一返回原点,马上在附近搜寻起来,但均未发现丢失的布包。“最后一点侥幸的想法也落空了,两口子哭得跟泪人似的。”赵小龙说。

  在得知有人拾金不昧后,仲勋夫妇才不再哭了,“心里那个热乎啊,真想马上给人家磕头谢恩,磕破了也行。”本报记者 陶相银

  38岁的仲勋在威海一个建筑工地上当小工,“干点力气活,一个月能挣两三千。”谢卫娟在一家火锅店当洗碗工,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为了多挣点钱,去年春节没回家”。

  谢卫娟的哥哥也在威海打工,今年春节决定不回老家过年,让她把1万多元的积蓄捎回去,“两家的钱加起来,一共9.5万元。”

  仲勋说,这些钱不只是血汗钱,也是“救命钱”,“我上有老下有小。两个孩子,女儿在老家上初中,儿子在威海读小学。父母年纪大了,只能在家种点口粮地,挣不来钱。岳父岳母的情况也差不多。我的爷爷奶奶都还在世,80多岁了,身体也不大好。家里的屋顶也裂了两三年了,得赶紧修修。”

  谢卫娟说,“俺大哥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有老有小。如果挣了一年的钱让俺给弄丢了,咋给人家交代啊?”

  本报记者 陶相银

  失主坚持送2000元报酬

  仲勋夫妇坚持要送2000元钱给戚道昌,“俺知道大哥家里也不富裕,这些钱就当俺们给他买点年货了,让大哥好好过个年。”

  戚道昌推却再三后,询问民警。民警孙建认为,“这个钱老戚可以拿,也应该拿。”最后,戚道昌收下了2000元钱。

  孙建介绍说,拾金不昧是值得提倡的,而拾得者得到一定的奖励也是应该的,“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或硬性规定,但在国外很常见。” 本报记者 陶相银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丁进华)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