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长青)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昨天在列席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时透露,统计快报数据显示,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全年实现总收入19278亿元,同比增长20.9%,2008年金融危机后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速。
郭洪表示,2011年,中关村企业实现技术收入2970亿元,同比增长20.2%。计算机和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及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形成了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示范区总收入过亿元企业总数达到1550家,其中新增总收入过亿元企业超过140家,新增收入过10亿元企业约50家,新增收入过100亿元企业约10家。
去年也是中关村企业在资本市场丰收的一年。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6家,其中,创业板14家、纽交所4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2家,历史性地突破了200家。其中境内124家,包括主板50家,中小板30家,创业板44家。中关村创业板上市企业家数、融资额、市值、收入、利润等指标,在全国证券监管区域中排名第一, 在创业板形成了“中关村板块”。
在去年,中关村新增代办股份转让试点企业35家,新增挂牌企业23家,均创历史新高,挂牌和通过备案企业总数达到102家。36家企业启动或完成了43次定向增资,融资额合计19亿元,平均市盈率22倍。此外,中关村示范区完成改制的非上市股份公司有400多家,正在改制和拟改制企业500多家,符合创业板财务指标要求的企业近千家。
各种风险投资也加快向中关村示范区聚集。2011年,已披露的中关村创业投资案例300多个,投资金额约300亿元,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占全国三分之一。
企业做大做强的背后,是中关村创新创业人才的加快聚集和创新创业活力的进一步增强。郭洪表示,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962人,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36人。目前,北京地区入选“千人计划”467人,占全国入选总数的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