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春节 > 春节消息

三峡移民:融入当地社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容易

2012年01月25日11: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1月25日电(记者沈洋)大年初一早上,江西省永修县虬津镇虬津村,60岁的三峡移民雷阳清,按照当地人的过年习俗,挨家挨户上门拜访,向村子里的人道上一句“新年好”。

  “在我们老家,大年初一是不出门的,邻里之间也不走动,初二以后才开始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雷阳清说,“我们已经移居到永修县虬津镇了,就要入乡随俗嘛。”

  雷阳清老家在重庆市云阳县普安乡中阳村,移民前担任村委会主任。为支持三峡水库建设,2001年8月,在雷阳清带领下,村里15户69人移居到永修县虬津镇虬津村。

  此前,雷阳清从未来过江西,永修县听都没听说过。移民前,雷阳清与其他村民一样,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他心里常嘀咕:“当地人会不会排外,生产能不能搞好,能否真正融入当地社会?”

  现在看来,那些担心的问题都是多余的。雷阳清对记者说,融入当地社会比他们想象得更容易,“当地人没把我们当外地人看,我们自己也没把自己当移民看。”

  雷阳清是农民,在老家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和小麦,而永修县虬津镇的农民除了种植一点水稻外,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当地群众非常淳朴,在技术上一点也不保守。”雷阳清说,遇到技术问题,当地农民总是不吝传授,有的还主动帮助他。不到两年,他就基本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如今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7亩棉花。

  在当地棉农的帮助下,同为三峡移民的张庆林还成为种棉花好手,他2011年种植棉花27亩,纯收入近10万元。

  除了在生产上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在生活上三峡移民也完全融入当地。“当地人的红白喜事,会请我们喝酒、帮忙;我们有事,当地人也会过来帮忙。”雷阳清说。

  小孩子融入当地社会更快。雷阳清的儿子雷涛,刚到虬津时才上初二,转入虬津中学时,他是班上的唯一的外地生。但他很快地和同学打成一片,学习成绩也没受影响,当年中考获得永修县第一名。

  如今,雷涛已经大学毕业,但仍和虬津的同学保持密切联系。春节期间,他经常和同学聚会,顾不上回家吃饭。

  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但看到和他一起来的这些三峡移民在永修县虬津镇安居乐业,和当地群众相处融洽,雷阳清颇感欣慰,“三峡工程成败关键在移民,至少我们村里69人在这里留得下、安得稳”。

  作者:沈洋
(责任编辑:UN93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