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发改委称2015年要确立上海全球人民币中心地位

2012年01月31日16:48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张建群 任文娇
本版图片均为晚报记者 任国强 资料图片
上海2015年基本确立全球人民币中心地位
本版图片均为晚报记者 任国强 资料图片

  瞄准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全面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内涵和全球影响力

  晚报记者 张建群 报道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正式发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介绍,按照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要求,《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是:瞄准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全面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内涵和全球影响力,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

  《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纲领。《规划》是继2009年国务院《意见》颁布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 《规划》。

  各方观点

  金融机构竞争力如何持久

  晚报记者 任文娇 报道

  接受采访的金融界人士表述了一个共同观点,未来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机构要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最大的挑战来自创新与转型。每一个产品创新背后,都可能带动一个金融市场,一个金融产业,一批金融机构,以及大量金融高尖端人才。

  关于创新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沈立强:创新是银行经营发展需要具备的能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信息科技创新都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作用。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浩明:随着人民币贸易项下结算的开展,海外市场的人民币越来越多,需要人民币回流机制。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可设计在监管范围内、客户需要的人民币投资产品,包括“小QFII”、人民币FDI、QFLP等。推动证券行业找好国际金融中心,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定位。

  关于转型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浩明:证券行业如何给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就是要通过不断创新。与之相关的是转型,目前整个证券行业处于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券商业务正从原来的通道业务转向以专业的中介服务为主,为客户提供保值增值服务。准确地把握好转型时机与趋势,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刘桂平:转型为重中之重,商业银行要适应上海‘转型驱动,创新发展’新思路,必须适应性地调整业务发展结构。

  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郭濂: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一个客观趋势是,直接融资比重逐步上升,间接融资比重逐渐下降。上海的银行业要保持原有的重要地位,必须有同上海“二次创业”一样的紧迫感,大力创新。面对转型压力,最首要的就是始终结合国情,根据自身特点找到一个正确的定位,突破传统的业务思维。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要成为金融强国,必须加速推动货币国际化进程,使本币逐步成为世界货币,上海正在先行先试。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渠道,鼓励企业和企业家以民间贸易和市场合作等形式,将目前购买外国国债的债权变为商业形式的股权,探索将国家外管局和中投公司使用外汇变为千千万万家企业分散投资和使用,促进人民币向外释放能量,实现中国人的财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浦发银行行长傅建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和中国历史、经济转型与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适应,随着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化,上海将成为一个以人民币计价交易和定价的中心,全球以人民币交易计价的业务都应在上海。

  关于人才

  浦发银行行长傅建华: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金融人才富集之地必定是金融业繁荣之城。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上海的金融城建设需要大批高级金融人才,以金融家为代表的领军人物首当其冲,他们应该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国际视野。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浩明:前瞻、创新与诚信。金融家要具备前瞻性,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具备长远的眼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要不断创新,给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讲诚信,敢于承担责任,具备把控风险的能力。

  具体目标

  五大体系、八个中心和一个聚集地

  五大体系: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具备较强交易、定价、信息功能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各类机构共同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和服务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框架合理、功能完善、统一高效的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较强支持功能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国际金融中心运行需要的金融税收、会计、信用、监管等法规体系。

  八个中心和一个聚集地: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人民币产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金融资讯服务中心、人民币产品创新中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以及逐步形成国际金融人才聚集地。

  到2015年四大预期指标

  金融市场规模显著扩大

  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主要金融市场规模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

  金融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显著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指数、上海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的主要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的主要汇率基准等。

  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达到22%左右;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万亿元左右。

  金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到 32万人左右,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和新兴金融领域的人才明显增加,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六项主要任务措施

  以拓展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为重点,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大力提升资本市场功能。发展新的金融市场形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和法规制度建设。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稳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健全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

  以吸引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进一步吸引和发展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培育和发展与金融市场相关的资金与资产管理机构等功能性金融机构,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将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总部设在上海,积极吸引国际性、区域性多边金融组织入驻上海。规范发展从事新兴金融业务的机构。推动金融机构深化改革。

  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面向全球的人民币支付清算网络,支持和推动金融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在沪金融市场将交易系统的相关功能延伸到境外,发展支持多币种产品交易和清算能力。支持在沪银行卡组织加快建设全球网络,打造国际主要银行卡品牌。支持在沪清算机构发展。

  以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创新为重点,不断提升金融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将上海建成为我国财富与资产管理中心。进一步发展服务全国的航运金融市场。大力发展贸易融资,深入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汽车、家电、教育、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消费金融业务。加强对总部经济、中小企业和文化及创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探索发展低碳金融。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为重点,加快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

  巩固上海金融市场在服务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和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支持中外资金融机构深化战略合作。加快拓展金融机构全球服务能力,加快发展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

  加强金融法治环境建设。争取率先开展金融税收制度改革试点。力争把上海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信用服务中心。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十二五”关键词:

  人民币、创新、国际化

  据新华社电

  国家发改委 30日发布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人民币”、“创新”以及“国际化”无疑是“十二五”期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最为关键的词汇。

  人民币

  人民币的各项业务的拓展、升级无疑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十二五”时期的重中之重。作为主权货币,人民币业务于上海正如美元于纽约、英镑于伦敦一样,是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础。 《规划》全文中,“人民币”这一字眼出现的次数高达43次,很多目标和工作重点都与人民币直接相关。

  “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是要瞄准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全面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内涵和全球影响力,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

  实际上,“十一五”以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规划》指出,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境外交易主体对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人民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进程逐步加快。这是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动力。

  创新

  作为金融中心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不仅是“十一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也将继续成为“十二五”时期重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正是由于不断创新,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在金融的发展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开业、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功推出……

  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期货保税交割等一批重要的创新业务有序推出,有力地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市场机制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度不够仍然制约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

  因此,“加快提升金融创新能力”被列为“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

  实际上,创新不仅是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包括制度上的创新。加强金融法治环境建设、完善金融税收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快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等诸多任务和措施也都需要在制度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国际化

  “十二五”时期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越来越国际化,将越来越名副其实。 “国际化”也成为《规划》中多次提及的关键词之一。

  “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快提升上海金融中心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能力。”这成为“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坚持的推进方向之一。在其发展目标的设定方面,无论是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具备较强交易、定价、信息功能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还是逐步形成国际金融人才聚集地的目标,无疑都彰显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更加 “国际化”的元素。

  “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四个方面的主要预期指标之一即有 “金融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为重点,加快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提高国际化程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和影响力的关键。 ”《规划》强调。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