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影评人谈十三钗落败 屠城背景下性暗示令人反感

2012年02月01日16:41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金陵十三钗》剧照
《金陵十三钗》剧照
伊朗影片《别离》剧照图TP
伊朗影片《别离》剧照图TP

  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继痛失进军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资格之外,亦被宣告与奥斯卡小金人无缘。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纵然,我们不能把得奖与否和影片质量直接挂钩,但探究这部商业大片在国内票房遥遥领先、却在好莱坞失利的缘由,应该还是能给中国影坛些许启发。

  商业味太浓

  《纽约时报》评论认为,张艺谋最大的败笔在于对整个南京大屠杀采取了一种疏远的、甚至是轻描淡写的手法。全部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欧式教堂里,且在屠城的大背景下处处充满了性的暗示。影评人周黎明告诉记者,张艺谋的这些手法对于商业片来说可能是卖点,但奥斯卡奖、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并不是商业大片。相比较而言,讲述伊朗社会问题的小成本影片《别离》是比较符合评委口味的。此外,北美主流媒体对“十三钗”的影评都较为负面,而北美影评人和评委的口味比较接近,“可见,‘十三钗’不符合评委心目中的套路。”周黎明说:“在北美影评人以及各大奖项的评委眼中,表现战争题材的电影应突出沉重性,色彩也应该偏深沉、灰暗,但‘十三钗’的色彩较为浓烈,和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宣传不到位

  影评人毕成功认为,档期问题也是“十三钗”失利于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原因之一:“当年《卧虎藏龙》冲击各大奖项时,曾在北美为各大工会会员、影评人、媒体记者等安排了几十场放映会,李安本人也全程陪同。但是这次‘十三钗’年底上映,所有主创几乎都集中在国内做活动,贝尔也只是出席了影片的首映,所以在跟评委的交流互动方面处于劣势。对于奥斯卡和金球这一类奖项来说,公关也是影片博取评委好感的重要手段。”此外,也正因为“十三钗”的档期问题,影片在做后期的时候错过了不少国际电影节,没有获得任何国际奖项,这相比已获得第6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影帝、影后3项重要奖项的《别离》,明显处于下风。

  《别离》占上风

  伊朗影片《别离》在影评人中口碑很好,它讲述一对伊朗夫妻因在移民问题上的分歧而不得不离婚,丈夫内达要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不能离开,妻子西敏为了女儿的教育环境不愿留在伊朗。影片少见地将描述的对象设置成伊朗的中产阶级,但带出的是整个伊朗的文化冲突问题。尤其是影片导演因为此片遭到伊朗政府封杀,这也导致了好莱坞的评委把对导演的同情嫁接在奖项上。

  毕成功说,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美国文化圈、媒体圈的“精英”都喜欢与非西方制度国家的政府唱反调,所以当伊朗问题成了政府关注的热点时,“十三钗”的商业味还是败给了《别离》的政治味。

  本报记者 张艺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