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2日讯昨天,杭州市下城区检察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我说,有一个小案子,但意义重大。
案件确实不大,材料不过五六百字。说的是安徽籍39岁女子王某,初中文化,没工作,这两年一直在杭州各大医院从保洁员、护工手里头收购废弃药盒,目前被批捕。
这个案件的背景其实很大全国迄今为止的药品造假第一大案。在去年11月,此案经公安部部署,全国统一收网,牵涉29个省份,案值近20亿,抓获近1800名犯罪嫌疑人。
其中,杭州市上城、下城、西湖、余杭区院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依法批捕回收废弃药品包装牟利的犯罪案件7件14人。
昨天下城区检察院的这个材料涉及的便是其中两人。
触目惊心的案情是背后,遍及全国的一个制售假药的利益链。它的直接后果是老百姓拿救命钱买了面粉药。
王某的下家,是医院保洁员和护工
跟王某一起经公安移送到检察院的,共有8人。
王某是中间人,她的下家是各医院的保洁员、护工等,王某从他们手里收购各种药品包装盒,价格比卖废品的价格高许多。
跟王某所处位置差不多的还有姜某,杭州某医院废品回收承包人,他在废品里把那些完好的药品包装盒挑拣出来,卖给李某。
李,是姜和王共同的上家。而李的上家则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假药制造者。
同样的角色和布局在其他城市也存在,这样才有一张肮脏的、遍布全国的制售假药网。
网络分工明确,利益链复杂。最低层往往就是那些懵懂的贪点小便宜的医院护工、清洁工、废品收购者,他们的上一层是类似王某这样的“专业”收集联络人,再上一层是类似李某这样的区域“管理者”,再延伸上去,假药的制造和销售又是另外一个体系的分工了。
各个环节利益到底有多少
对清洁工和护工来说,卖药品包装盒的收益每次几十,上百元。
对王某来说,她做了一年多,获利5万元。
而李某等人,从2009年起,经初步查明涉案金额达160多万元。
到了制售假药环节,那一盒成本不过几元钱的所谓进口抗癌药,能在网上卖到两三千元。
他们都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
下城区检察院在公安递交过来的8个人中,最后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批准逮捕了王和姜两人。对于其他6个收集药盒药瓶贩卖给上家王某的医院保洁员、护工做出不逮捕的决定,据说这个决定做得相当“纠结”。
办案人员几经调查再三衡量,觉得那些人也是弱势群体,卖药盒为了一时利益,与王、姜等专业收集者,在手段和目的上都有明显区别。
从这次大案收网情况来看,缴获假药主要包括:假冒进口处方药;国外药厂生产、未取得我国药品准入批号的抗肿瘤药;假冒生长激素多肽类药物;以及治疗肠胃病、妇科病、心血管疾病等常见多发疾病的常用药。
因此,警方提醒市民,第一最好到正规药店买药;第二,对于药品包装丢弃时最好损毁,比如剪几刀,尤其是那些昂贵的进口药的包装。
已有法律专家建议,药品包装宜采用一次性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