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仕超 王勤俭
本报讯 (记者 屠仕超 王勤俭) 昨天,本报A4版刊登《兑换小面值外币有点难》,讲述市民出境旅行想要兑换少量5欧元、10欧元零钞,却被多家银行“打回票”。昨晚,又有读者致电本报反映,他们出境回国后有剩余的国外硬币,在银行同样难以兑换人民币。
市民郭先生从美国回来,手里有一些美元硬币,他来到多家银行欲兑换,结果都被告知不收外国硬币。他说,以前出国的市民不多,带回的外国硬币少,兑换量不大,银行不提供服务倒罢了;现在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小额外币兑换需求大增,银行为何不能根据市场变化,从客户角度出发,提供这些服务呢?
昨晚,记者致电沪上部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实不办理铸币兑换业务,因为开办这一项业务成本很高。外国铸币要拿到国外兑换,因面额小、分量重,铸币的仓储、外运成本很高。同样大小的钱箱,如果装纸币,可以放很多;而装铸币不仅数额低,还很重,清点、包装和运费成本都高一些。“成本太高是各银行不收取外国硬币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目前银行不兑换外币硬币,但接受兑换外币纸币业务。
随着出境游队伍的扩大,积少成多的外国硬币确实成为一些市民的难题。以2欧元硬币为例,相当于人民币约20元左右,大量闲置的话对个人来说也是损失。有市民认为,银行可适当收取些手续费,这总比不代理兑换业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