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摩崖石刻历经800多年风化,字迹已不清晰。 周郢 摄
|
人烟罕至的徂徕山山谷竟隐藏着800年前的蒙元摩崖石刻,上面镌刻着成吉思汗等蒙古大汗的圣旨,还记载了全真教在泰山的传播情况以及与地方世侯及蒙古汗廷的关系。泰山文化学者周郢历时23年,多次踏足深山寻访,终于找到石刻,并将内容还原,揭开了那个年代历史的面纱。
探寻23年
邃谷中找到石刻
6日,记者来到摩崖石刻发现者、泰山文化学者周郢家中,四幅长约5米的拓纸呈现在记者面前。“这就是原版拓下来的摩崖石刻上的内容,经过对文字考证,证实内容为蒙元时期的炼神庵石刻。”周郢说。
谈起该石刻的发现过程,周郢感叹道,共历时23年,前后多次踏足徂徕山,并在石刻专家的帮助下,才证实这一发现。周郢说,首次发现石刻是在1987年,因为听说徂徕山中有古代石刻,周郢与另一位泰山研究学者李继生前去寻访。得知两人是来山中考古的,山中一农户无意间透露自己屋后的石头上,有一大块历史久远的大型石刻。
两人记下石刻的大体位置,准备下次带好设备再来寻访时,却因地形不熟找不到石刻原址。“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其间我多次到徂徕山,跟熟知的人打听,都无人知晓。这块石刻就像刻在我的心里,找不到是我这么多年来的遗憾。”周郢说。
2010年5月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周郢遇到《水浒》研究学者刘传录,因为儿时曾听祖父聊起山中有块带字的巨石,在刘传录引导下,周郢与另一位文物专家张亚明来到徂徕山南麓。三人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终于在山谷中发现几户民居。“远远看见那户民居的时候,我就知道找到石刻了。”周郢兴奋地说,当年的小院已经人去屋空,刻有千字的巨型石刻却依然还在。
四方摩崖石刻
刻有成吉思汗圣旨
周郢说,摩崖高2.16米,通长约5米,共分四方。2011年夏天,对石刻进行拓印后,周郢拿着四张长5米、宽约3米的拓纸回到家中进行整理研究。
等全文理顺后,周郢意外地发现,看似普通的拓文竟为蒙元时期的炼神庵刻石。刻石共分为记、牒及题名,其内容不仅历代金石专书从无著录,即使搜求徂徕古迹详备的《泰山道里记》、《岱览》、《泰山志》等地方志乘也失于记载,足以证明这是一次全新的发现。
周郢表示,根据摩崖石刻记载,此地应为一处道观,名为炼神庵,当时主事的丁志年在蒙古太祖二十年来到徂徕山。因此前金末贞祐之乱,徂徕山炼神庵也毁于战乱。丁志年为实现炼神庵的复兴,在当地世侯的支持下,历经十余年,在蒙古太宗十二年实现“殿堂室馆、庖厨园圃,咸有伦序”。人们为其撰写《复兴葛氏岩炼神庵记》,刻于石壁上。
除此之外,在刻文的牒中,还刻有在元史中消失已久的成吉思汗当年颁给丘处机的诏旨。不仅如此,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的皇后和两位太子都在这则牒文里得到身份的证实。
谈到为何蒙古可汗圣旨会刻在此石刻中,周郢介绍,在1250年,主管当地宗教的东平府路道录司为表彰丁志年所做的贡献,请得圣旨。而后成吉思汗赐以金襴紫服,并授其和光大师的称号,并颁予牒文,刻石庵中。同时,还在牒文中记录了蒙古皇帝圣旨、后妃懿旨、太子令旨等作为依据。
徂徕炼神庵
系一全真教传播中心
周郢表示,这些石刻记载的内容对了解700年前全真教在泰山的传播情况,以及与地方世侯及蒙古汗廷的关系,都有重大价值。根据周郢最新研究,丁志年徂徕炼神庵为泰山以南的一处全真教传播中心,摩崖文可复原泰山全真教史的历史真相。
石刻专家赵波平说,从书法的角度上来说,形似颜体的独特楷书字体,加上精美的雕刻工艺,足以体现它的价值。同时,摩崖石刻中也明确记载了帝王对全真教的重视与保护。文物研究专家张亚明表示,因为蒙元代只有百余年历史,又历经战乱,能找到大型石刻实属不易。
道教学博士张琰告诉记者,本次发现的摩崖石刻中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的诏旨是首次被发现。“关于此诏旨的内容,之前在有的文献中都提到过,这次石刻首次证实了这一说法。”
谈到目前石刻的现状,周郢告诉记者,由于风化等外界因素,石刻急需保护。下一步将细化文献研究,对蒙古史及石刻中涉及到的人物史实进一步考证。同时,向有关部门申请保护该文化遗址,并论证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本报记者 周倩倩 实习生 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