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城市旧里变豪宅文物成私邸 遗失历史记忆难再寻

2012年02月07日13:04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施平

  旧里变豪宅,文物成私邸。被称为上海现存最大的新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群建业里经过3年多的改造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片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已经跟外环外新开发的石库门别墅楼盘没有二致。当年宣称要“严格按照历史原貌修旧如旧”,如今建业里中弄和东弄被全部拆除重建,有市民评论说,走到建国路,“就看到路边一溜新落成的石库门房子,黄澄澄的砖墙配以漆黑的天井大门,新得很有点刺眼。 ”再看房子里面,“里面的梁、柱已经不是水泥就是工字钢,就连石库门房子必不可少的后楼梯,那种踩上去总要咯吱咯吱响的,也变身为还涂着红丹漆的钢梯。 ”即使一部分材料仍取自原来建筑,但基本上已经是空有石库门的皮囊,内中却是叮当响的现代肌肉和骨架。

  里弄不断消失本不必悲情化,城区改造是大势所趋,有几人愿意充当鸡犬相闻的“七十二家房客”?不过作为法律保护建筑,建业里不同于一般旧房,明文规定改造时不得变动其立面,结构,基本平面,内部有特色的装饰等。早在工程启动之初的2005年,就有专家学者多次呼吁和要求遵从“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护建业里的历史风貌,避免再次出现“拆掉真文物,重建假古董”的煞风景工程。现在看来,这种担忧很有变成现实的风险。

  回过头去看这几年旧里改造的大手笔,新天地、思南公馆,还有正在进行中的大中里等等,有很多成功之处,不过但凡成功的地方,都建立在一个沿袭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维持固有的建筑特色,在增加现代化设施的同时不影响人们对原有建筑的记忆,越是成功结合历史与现代,就越能够获得大家认可。事实证明尊重人文历史、尊重城市记忆,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是可以取得双赢的,相反一旦把历史建筑搞得面目全非,或者徒有其表而全无魂灵,难免只能图一时新鲜,看久了就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这边沪上某大报评论道: “邻里之声相闻的石库门已经渐行渐远”,那厢开发商则在标语中雄心勃勃地宣称: “restore their original beauty”(重拾他们的原来之美)。那么建业里的美到底在哪里?上海人数得上的里弄多得很:斯文里、尚贤坊、四明别墅,建业里附近的步高里就很有名,建业里让老上海记住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的规模最大,也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人大批搬进新式里弄,开始形成上海弄堂文化的标志性社区。这里曾经的清水红砖、马头风火墙、半圆拱券门洞,目睹了上世纪上海人旧房换新房的变迁, 70多年后,建业里自身却成了被改造的对象,我们在恢复它高档社区的定位时,是单纯依靠中心城区地段和豪华装修,还是用那承载岁月记忆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让居住者和使用者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历史魅力?

  楼可以推倒重来,遗忘的城市记忆还能重来吗?

  作者:施平 (来源:新闻晚报)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