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村民臭水河边建房 请人来家做客无人愿意来(图)

2012年02月10日00:25
作者:系统管理员
过去,养猪场直接排出的猪粪把排污口位置的河床太高不少
过去,养猪场直接排出的猪粪把排污口位置的河床太高不少
信宜市合水镇南山垌村的溪流飘满垃圾
信宜市合水镇南山垌村的溪流飘满垃圾
从双金河上游漂到南村河段的死猪.
从双金河上游漂到南村河段的死猪.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农村报讯 对于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来说,伴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年,春节的村庄充盈着人气,同时也进入了生活垃圾产出的高峰期。在一些村庄,鞭炮碎屑、饮料瓶、包装袋以及各式各样的厨余垃圾被随意堆放在村头巷尾,也让“垃圾围村”问题再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环境问题成为城乡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的语境中,农村薄弱的公共服务和环保投入,让其对污染的“免疫力”远远低于城市。

  近日,南方农村报、南方日报记者奔赴广东各地,用脚丈量农村生产生活污染的深度和广度,记录污染之痛,探析治理之困,寻找应对之策。

  污染现状

  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

  地点:高要南村

  2月6日,元宵节。高要市蚬岗镇南村的乡亲们家家都忙着准备食材,请客吃饭。根据当地风俗,这一天也是当地的茶果节,所有人可以随便到村里的任何一家吃饭,家里的客人越多,主人也越有面子。

  南村附近有一条名为双金河的人工河流。住在河边的几户南村村民在茶果节这天愁眉不展。因为双金河被严重污染,蚊虫很多,难以开台吃饭,许多村民都避而远之,“请谁谁都不愿来。”

  村民冼先生如今很后悔2003年以每平方米200元的价格在双金河边买地建房。“双金河上游的八联、古泾等村有许多家猪场,养殖时间有十余年之久,猪场粪便直排河中,致使双金河河水水质近几年来严重恶化,臭不可闻,色黑如墨。”冼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双金河南村段恰在下游地势最低处,因此污染也最为严重。

  2月6日,记者见到冼先生时,他正在河边自家108平方米的宅基地边踱步,新房子已经动工,但只建了一层。他说,有位邻居去年在河边修好了3层新房,但今年的茶果节,他并没有在新房请客,而是回到村内的老屋,“虽然才开春不久,但蚊虫已逐渐增多,菜一端上来,蚊虫也围了上来,根本没法吃饭。”

  冼先生告诉记者,在建房问题上,他现在有些左右为难,“建好了,要忍受河水的臭气,但不修下去,早期投入的地皮钱及10余万元建房款就浪费了。”他说,新房2011年初便已动工,拖了一年多,一直没竣工,“现在换地方再建也不实际,河边地皮给谁谁不要。”

  2011年7月,南方农村报对双金河污染问题进行了报道。随后,蚬岗镇对该镇120家养猪场进行整治,全部建设三级或四级化粪池并投入使用,杜绝了粪便直排,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污染。“但八联、古泾等村养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了,河流已被严重污染,目前,我们只是堵住了源头,要进一步整治,还得清除发臭的淤泥,工程量十分浩大。”蚬岗镇赵副镇长表示。

  “有些猪场虽然建了化粪池,但多数化粪池的容积并不大,处理能力有限。”知情村民告诉记者,和化粪池配套使用的还有鱼塘,“猪粪从化粪池进入鱼塘,被鱼消化掉一部分后,最终还是会排放至双金河,最多是减排,没法杜绝污染源头。”

  “不仅双金河污染严重,村内生活垃圾也被到处丢弃,无人管理。”南村一村干部无奈地告诉记者,村内卫生整治一直是村委会的重点工作,但一直无法开展,“每次要治理村内卫生的时候,总有村民拿双金河说事河都没治好,光整治村内卫生有什么用?”

  地点:高州大坡山村

  春节过后的高州市大井镇大坡山村,死鸡、死猪、塑料袋、啤酒瓶被扔得横七竖八,在约两米的小溪中散发着阵阵恶心的腐臭味。小溪里随处可见成堆垃圾,种类五花八门:有燃放过后的烟花爆竹,有农药瓶,还有一次性餐具等塑料制品和废弃的医用吊瓶。据了解,粤西内陆的农村里,排水沟和稍宽一点的小溪都很容易成为生活垃圾的温床,污水横流,臭气弥漫。由于大多没有垃圾集中池,一些村里流传一句口头禅: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看到农村遍地垃圾,身为大井镇党委书记的李拔飞心里非常沉重。据大井镇城乡清洁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大坡山村其实建有垃圾收集池,村民可以把垃圾收集好统一丢进垃圾收集池。

  但记者找到大坡山村委会附近的垃圾集中池后发现,只有少许生活垃圾堆放在这个长3米、宽2.5米、高1.5米的的垃圾集中池。

  据大井镇的统计数据,大坡山村总共有5300多人,目前为止仅修建了一个容积为12立方米的垃圾收集池。也就是说,如果每位村民都往垃圾收集池里丢进去2个矿泉水瓶,就能堆满收集池。

  地点:乳源方武村

  记者从清远上阳山,绕着岭南第一峰,驱车前往韶关乳源。记者沿途走访了路边的10多个自然村,发现山区农村大量的生活垃圾都被随意倾倒在路边、河流、村内沟渠等地方。乳源县东坪镇方武村有7个自然村,200户人家共计799人,算是山坳里的大村庄。春节期间,村里正规划着盖新房,新修的水泥房整齐地在村道旁树着一排又一排。村委会对面的地方立着一个崭新的《方武村村规民约》,当中第六条写明“禁止村民擅自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公共区域乱扔垃圾。”然而不足100米开外的村口却堆出一个占地超过1平方米的垃圾堆,塑料袋、化肥袋、碗装方便面盒、用过的卫生纸等随意丢弃在国道G323边上。

  “村里原本有两个固定的垃圾池。”一位70多岁的谢姓村民告诉记者,但因为要建一些扶贫项目,包括盖新房子等,就把垃圾池给破坏了,“现在各家的垃圾都是堆到村外的路边,一些零碎的就直接扔到屋后的山沟里。”

  顺着村民指引,记者看到一条从山上引下、贯穿该村的山渠已经被垃圾、粪便等污物堆出类似淤泥的河床,臭味冲天。“夏天更臭,主要是靠山上发电站冲水下来,把这些垃圾冲走。”聚在一起烤火的村民异口同声地说,大约一个礼拜冲水一次,原本该来收垃圾的拖拉机也很久没有看到了。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丁进华)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