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我国体制机制障碍致血荒 无偿献血“靠天吃饭”

2012年02月10日01:3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最近,北京市关于“无偿献血挂钩高校师生评优、高校需专人负责献血工作”等规定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血荒”一词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纵观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服务量逐年提升,每逢夏冬两季,我国许多地区都普遍出现了用血紧张的状况,业内将其称为“季节性血荒”。

  究竟是何原因造成“血荒”这一顽症?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关键在于我国无偿献血制度“靠天吃饭”的短板,以及其背后存在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社会组织不健全、采血机构运行难、部分医院用血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专家建议,尽快完善血液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监管,缓解血液供需矛盾。

  无偿献血“靠天吃饭”

  我国实施的是无偿献血制度。与全国各地一样,四川省无偿献血以流动献血为主,主要来自于街头招募,由于尚未形成稳定的献血志愿队伍,天气变化影响人们外出就会造成采血量季节性波动,导致血液供应不稳定性。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书城门口停靠着一辆流动采血车,记者看到,成都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们正向路人发放无偿献血宣传资料,有部分群众参与献血,但与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鲜明对比。工作人员冯瑾告诉记者,这里人流量大,他们每天都要过来,周末时一天可采100人左右,平时只有40-50人“夏天、冬天大家不愿意出门,采血量会减少,更怕遇到下雨天。”

  血站和固定献血屋也是我国无偿献血服务体系的阵地。然而,由于投入不足,无偿献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群众参与无偿献血服务可及性差。记者经常路过西南财经大学附近的一间献血屋,发现平时很少有群众前来献血,有时甚至大门紧闭;而在其他一些偏远市州,记者发现,献血屋更难寻觅。数据显示,四川省拥有血液中心1家、中心血站20家,全省181个县(市、区)仅有固定献血屋81个。

  在国外,青年志愿者队伍是无偿献血的一支生力军,但从我国情况看,这支队伍尚不健全。45岁的四川联通公司员工杨秀伟是一名献血志愿者,他坦言成为志愿者纯属偶然。“6年前,我在街上看到献血车,突然想起妻子生孩子时别人献血给她,于是决定无偿献血,后来就加入了这个队伍。要发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关键还要完善机制,扩大志愿服务队伍以及它的影响力。”

  我国人口献血率不高,是导致用血供应紧张的直接原因。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而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制度性短板”引发供血紧张

  记者调研时发现,从深层次分析,当前引发我国血液供应紧张的,还在于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业内人士将其概括为“制度性短板”。

  “制度性短板”最突出的表现为,无偿献血者稳定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成都市血液中心主任王乃红说,四川省对无偿献血公民在临床用血后实行“先缴费后退费”的政策,而无偿献血者异地用血后需要回到献血地办理退费。“区域的限制、繁琐的手续让许多献血者及其亲属并未能充分享受到无偿献血的优惠政策,不仅影响了公众献血积极性,还容易造成‘百姓无偿献血,血站却卖高价’的误解。”

  采供血机构人员编制与工作量发展不均衡,也是影响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因。四川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刘成说,2006年全省采供血机构编制人员约1106人,采集全血97.56吨,如今,血站工作量增加近80%的基础上,机构人员编制却没有相应增加。“全省所有血站平均另聘16人,才能保障采供血业务顺利开展,这加重了血站资金负担。”

  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不够,居民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偏低,社会参与度不高。虽然四川省去年被评为无偿献血先进省,21个市州均被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市州,但在四川个别县(市)区献血量尚不足当地用血量的30%,献血和用血比例严重“倒挂”,部分大城市用血多、采血少,而一些中小城市采血多、用血少。以成都市为例,当地采集血液长年占据全省采集血液的近三分之一。

  缺乏有效的血液调配使用机制和有效利用因健康因素正常报废的血液制度,还引发因血液过期。一般手术前,医生都会准备一些血液,但根据相关规定,拿出冷库的血液即使没有使用,都无法继续使用,这可能会造成一些浪费。

  另外,不合理用血也引发用血紧张的原因。刘成说,虽然四川鼓励医疗机构动员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但没有具体要求。目前,全省仅6个市州的医疗机构开展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业务,且比例较低。“个别基层医院,对血液管理不严,有时会用输血来治疗贫血,加强监管、建立完善从源头上节约用血的临床用血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开源节流”缓解“血荒”

  为缓解血液供应紧张,基层专家学者认为,应坚持“开源节流”,一方面完善相关的血液管理制度,加强对血流管理机构的投入,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另一方面,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血液使用监管。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将法律规定的每隔半年的献血周期调整为4个月,并出台规定加大对多次献血的固定献血者的精神鼓励。王乃红说:“国外许多地区,每隔4个月就可以献血,我国规定半年,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献血的供应量。从医学层面分析,4个月已足够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打破目前表彰制度局限,允许市级政府每年表彰相关的献血积极工作者,调动社会积极性。”

  其次,强化部门职责分工。王瑾说,应将无偿献血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无偿献血组织机构。“我们这几年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团队献血的招募,从整个上看,外企、港台企业等对国企支持更强。今年台企富士康在成都建厂,就成为献血的一个大团队。”

  第三,加大财政投入,保证无偿献血“有人宣传、有人管事、有经费办事”。刘成建议,将采供血机构建设纳入当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组织卫生、发改、财政、机构编制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根据采供血机构业务情况调整充实献血管理机构,核定增加适当人员编制,加强献血组织保障;加大对献血机构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固定献血屋和流动采血车的建设。

  第四,建立无偿献血服务长效机制,发展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在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校学生等人群中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无偿献血自愿者队伍。例如,成都市组建无偿献血自愿者服务队,目前有92支分队,2 .5万余人,增强了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达州市中心血站立足于招募各类私营企业积极投身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建立了“血站搭台、企业唱戏、患者得助”的无偿献血模式。

  第五,强化安全意识,建立用血评价体系。各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做到科学用血、节约用血、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积极推广临床输血新技术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探索建立包括临床输血处方管理、医院与血站间血液调配制度、手术备用血回收制度等内容的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评价体系,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使用效率和效益。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