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2月12日电(记者周芙蓉)2月的乌蒙高原寒冷刺骨。7点,天色还没见亮,一个身影便出现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草海边,一背篓饲料、一根长竹篙、一个斜挎小包,步行10来分钟后,上了一条小船,在窄窄的水道上,慢慢向草海深处划去。
形成于15万年前的草海是一个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在历经生成、消亡、复苏三个历程后,而今成为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
这个身影便是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聘用的草海义务环保员臧尔军。从1997年起,他便开始了守护黑颈鹤的生涯,当地人都称他为黑颈鹤的“守护神”。
“7点从观察站出发,到目的地观察鸟的种类、数量,做好记录,投放食物,中午回家吃了饭再到草海里巡查,看看黑颈鹤是不是正常活动,有没有生病的、有没有人干扰它们。还有草海湿地、周边森林资源的看护,拣拾路边、水中垃圾,向管理局汇报每天情况等。晚上回家吃了饭,到观察站睡觉。”臧尔军边划船边说。
寒来暑往15个年头,除了前年请了8天假,陪爱人到省城贵阳看病。臧尔军日复一日,从无间断。
划船进入草海深处,温度降至零下5摄氏度左右,水面结着或薄或厚的冰。小船缓慢前进着,转过一个弯,前方一片开阔水域,一群黑颈鹤迎面飞来。
“前面就是黑颈鹤晚上休息的地方,它们早上出去到四周山头、田间觅食,中午回来吃我送的饲料。”臧尔军迅速把船停好,背着背篓走下船来到一处陆地。
“面积较大的那一片是黑颈鹤,这一片灰鹤,前面靠右的是斑头雁,靠左的是赤麻鸭,都是宝贝,”臧尔军用望远镜看着前方,兴奋地用手指着不同的方向,“我负责管护的这一片面积近万亩,草海的黑颈鹤和其他鹤类绝大部分都在我这个地盘上。”
黑颈鹤是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是人类发现最晚、也是唯一在高原地带生活的珍稀鹤禽,目前世界上仅存6000只左右。
1997年12月,在臧尔军倡导下,他所在的郑家营村胡叶林组制定了保护草海的乡规民约。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当地村民们的自觉行动。臧尔军欣慰地说:“村民只要一发现有病的、情况异常的鸟鹤,就会主动给我打电话,我及时赶到,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谈起心爱的黑颈鹤,老臧滔滔不绝讲起了一个个精彩的保护故事,“有一次,一只黑颈鹤从空中掉了下来,一个村民看见了准备去抱它,被啄了一下,鲜血直流,差点还伤到眼睛。我赶到后,安顿好黑颈鹤,把人送到医院。原来这只黑颈鹤拉肚子,放在家里养了一个多星期才恢复健康”。
“更有趣的是有一次,我发现一只黑颈鹤静静地躺在一块冰面上一动不动,猜想这只鹤不是饿死就是冷死了。我赶紧跑过去一把抱起它,刚要回头走,脚下冰面却破了,一下跌下水中,淹没了下半身,抱着黑颈鹤一路划着上了陆地才发现,这只黑颈鹤却是吃饱了,在那里睡觉呢,”臧尔军笑着说,“那天,气温零下8摄氏度,回到家,裤子已经结了冰。”
阵阵寒风吹来,刺骨难忍。采集了当天的数据,脸颊通红的臧尔军抱着背篓沿着水面的陆地开始撒放玉米饲料。天气寒冷时,黑颈鹤难以觅到食物,要加倍给它们提供饲料。臧尔军就发动爱人、孩子一起帮忙背饲料。
“来草海过冬的黑颈鹤一年比一年多,1997年才300只左右,今年已经超过1500只了。”臧尔军笑着说。
据了解,1985年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时,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只有223只;从2005年至今,每年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都在1000只以上;今年到1月末超过1500只,是历年到草海越冬黑颈鹤数量最多的一年。
作者:周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