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2月14日发表报告称,德国政府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调整力度可能超过预期。此前一天,德国经济部长罗斯勒和环境部长罗特根再次就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进行磋商。根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政府进一步削减太阳能光伏补贴势成必然,两大部门的分歧仅在于削减幅度不同。德国太阳能产业政策调整不仅将对其国内企业,也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日照时间短,大投入换来低产出
德国国内反对太阳能发电的声浪正在增强。由于气候和地理原因,德国平均年日照时间为1528小时,只有西班牙的一半左右。美国一家电力公司负责人称,德国发展太阳能如同“在阿拉斯加种菠萝”。但在政府扶持下,德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力市场,全球新增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一半在德国,总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根据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电力公司必须高价购买用户多余的太阳能电力,政府再根据情况提供补贴。过去10年,德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补贴超过1000亿欧元。
德国“明镜在线”网站说,太阳能光伏产业拿走了政府在新能源领域补贴总额的50%,但只满足了3%的用电需求,远远少于风能所实现的8%。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能源政策顾问、经济学家厄尔德曼也表示,发展太阳能可能是德国在环保政策上“最昂贵的错误”。
大幅减补贴,10万个岗位受影响
“明镜在线”表示,德国执政联盟正在紧锣密鼓地修订《可再生能源法》,转而将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主攻方向。按照罗斯勒上月透露的计划,到2020年,德国太阳能发电新装机容量不得超过900万千瓦,相当于每年仅能增加100万千瓦。同时他要求尽快将德国政府的上网电价补贴削减25%到32%。德国太阳能产业协会警告称,该计划将影响德国光伏产业10万个工作岗位,整个产业将面临严重危机。
德国环境部的计划则是将每年新增的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控制在250万千瓦到350万千瓦之间,并逐月减少太阳能补贴,但每年削减幅度不超过24%。
去年12月以来,德国两家太阳能企业Solon SE公司和千年公司相继破产。“明星企业”Q—cells也在破产边缘挣扎,最后时刻才求得股东出手相救。德国太阳能光伏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政府补贴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源于全球的激烈竞争。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必然导致价格下跌。仅去年前9个月,光伏产品的价格就下降了30%。业内人士估计,德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将迎来一番大洗牌,最终可能只余1/3的公司生存。
企业陷困局,却拿中国因素说事
与德国同行相比,中国企业生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价格占优、质量也不差。德国一些太阳能企业便将自身困局归咎于中国竞争。德国太阳能电池模板生产商Solon SE公司在破产声明中强调,它们遭遇了中国产品的“低价竞争”。另据德新社1月15日报道,一些德国太阳能企业希望政府对中国太阳能厂商征收惩罚性关税。中部德国太阳能谷研究协会会长奥利希称,“现在的竞争明显扭曲。中国在大幅扩张产能并确立了稳定的市场地位”。
中国赛维LDK不久前决定收购德国Sunway光伏公司也遭到非议。《法兰克福汇报》刊文称,欧盟原指望中国动用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购买欧洲国债,缓解欧债危机,没想到中国企业却趁着廉价“抢滩”欧洲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德国经济部指出,2008年德国新增太阳能光电市场份额的60%由德国太阳能企业占有,中国厂商只占21%。到了2011年,中国厂商份额达到60%,而德国企业份额则缩小至15%。
规模是关键,业界呼吁保留竞争
光伏企业加拿大太阳能公司9日在慕尼黑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欧洲不要效仿美国的恶劣先例,对中国太阳能企业设置贸易障碍。发布会指出,惩罚性关税将影响欧洲太阳能行业的上千个工作岗位,欧洲光伏项目的开发商、安装商和服务企业也都将受到连带影响,这对深陷危机的欧洲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德国之声”的一篇署名文章指出,批评中国太阳能企业的人或许忘了,德国太阳能企业多年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
美国能源政策专家克里斯·布朗认为,中国发展太阳能光伏是发展新能源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摆脱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在支持研发的相关政策鼓励下,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基础。业内分析师维希特则认为,德国从事光伏产业的多是中小企业,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中国则不同,大工厂通过规模化生产可以压低成本。《金融时报》德文版的文章说,部分德国太阳能企业的弱点越来越明显:规模太小,没有竞争力,产品成本高以及专业化程度不够。
德国太阳能产业协会总裁克尼希表示,长远来看,太阳能产业的激烈竞争有利于行业发展。依靠技术进步、规模化生产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太阳能行业正在朝着生产廉价能源的目标不断前进。
(本报柏林2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