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我国试点建设古代发明创造知识普及网络

2012年02月16日19:46
来源:新华网
唤醒沉睡的文物我国试点建设古代发明创造的知识普及网络

  新华网上海2月16日电(记者许晓青)如何用针线装订一本《三字经》?如何用“神秘”的配方和工具造出宣纸?如何将成百上千的“活字”组成印刷模板?对这些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有兴趣的上海孩子,今后可以在家门口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或是社区学校内得到专业解答,甚至还可亲身体验一番神奇的古代工艺技术。

  16日,国家文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签署关于共建“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的协议。此举意味着旨在普及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指南针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为全国首个基地,上海将在以往试点的基础上,率先建成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知识普及和活动体验的青少年教育网络。

  2009年2月,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10部委成立“指南针计划”专项领导小组,共同推进组织实施工作,以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实证资料,深入挖掘古代科技的内在价值,努力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该计划涵盖中国古代农业、纺织、营造、文化传播等若干领域的知识普及和活动体验,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16日在上海表示,两年来,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文物局委托上海市教委联合多家文博单位,在上海虹口区中小学校组织实施了“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体验活动计划”。项目在“进校园、进课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文物局与上海市政府的紧密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在上海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看到,由闲置校舍改造而成的活动中心,仿佛是一座“活的博物馆”。在中小学课本中“沉睡的历史文物”,通过生动的图片、实物、电子互动屏幕等,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与古人衣食住行相关的工艺技术,一一解密。通过电脑屏幕,学生可以了解400多种不同来源、不同材质的中国古代纸张,还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服饰特色及纺织原理。

  在活动区,30多名学生正在动手体验古代造纸、印刷、书籍装订的全过程。上海长青学校四年级的王雯迪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动手制作的雕版印刷作品《万事孝为先》。她说:“原来觉得古代的东西很神秘,现在觉得很有趣,如果每周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就好了。”

  据了解,在上海虹口区已有20多所学校每学期进行此类知识普及教学活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周四天向各校学生开放,周末则服务于社区的亲子活动。近一年来,该中心已接待中小学生3万多人次。试点基础上形成的教案、教材、教学实物等将逐步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进行推广。

  “这是一项实事工程,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唤醒沉睡的文物"。”为“指南针计划”提供技术支持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吴来明对记者说,与大型博物馆的参观活动完全不同,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内,超过八成的文博教学内容是体验式、沉浸式的,除了造纸印刷外,孩子们还可以接触并体验脱蜡铸造、榫卯装配等濒临失传的古代工艺,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的。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指南针计划”在上海青少年教育领域的试点对中国的文博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我国每年从考古现场出土的文物,包括那些锁在库房中的文物,可以与老百姓有更加亲密的接触,通过在家门口的生动教学,普及文博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他说。

  作者:许晓青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