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华语片海外版权难卖 被指质量相较10年前已退步

2012年02月20日14:24
来源:法制晚报

  国产电影赴柏林展映 海外版权不及去年好卖 欧美片商出手谨慎 称中国电影较10年前退步

  华语片卖不动质量成“绊脚石”

  第62届柏林电影节已于北京时间2月19日落幕,本次参展单位已经突破了1000家,但是,市场的扩大并没有给前往柏林卖片的华语电影带来多少收益。

  除了《饮食男女2:好远又好近》、《LOVE》等几部参加电影节竞赛和展映的影片之外,《兔侠传奇》、《坏孩子的天空》、《大闹天宫》等华语片也在柏林摆下展台。

  不过,由于影片质量的退步等原因,华语影片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热销,不少海外发行商对华语电影的兴趣正在降温。

  现象

  华语片海外版权难卖

  从本届柏林电影节的现场情况来看,除了《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等几部大片以外,绝大部分国产电影的展台都乏人问津,《大闹天宫》、《坏孩子的秋天》等依然在苦苦寻觅着买家。

  不少前往柏林卖片的片商更是坦言,卖片只是为了赚回成本,对国内的电影票房并没有多大的指望。

  去年曾到柏林电影节进行展映卖片的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在今年再度来到了柏林,在经历了去年暑期档的票房滑铁卢之后,为求回本的《兔侠传奇》再次将希望寄托在了海外卖片之上,希望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来延续这个产品系列。

  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不少海外买家尤其是欧洲的买家在挑选华语影片时明显谨慎了不少,而这也使得期望通过海外版权来赚回成本的国产小成本电影日子更加难过。

  去年柏林电影节时,多部华语小成本电影都在海外发行权上卖出了不错的价格,其中《熊猫总动员》更是卖出了700万美元的不错成绩,今年这种情况则很难再现了。

  原因

  故事剧情没有逻辑性

  尽管国产电影现在产量逐年递增,但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些海外片商表达出了对国产电影的不满之意,不少人认为,现在中国的电影比起10年前质量上差了不少。

  来自英国的电影营销商莉兹·米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达了对华语影片质量的担忧:“尽管在现在的电影节以及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但是其中却很少有能够吸引我们的作品。很多电影质量非常糟糕,故事剧情完全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这样的影片我们自然不会去买。”

  不过,在谈及中国电影卖片难的问题时,莉兹指出质量无法过关是阻碍中国电影卖片的绊脚石,“在挑选影片时,质量永远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一部电影有着再强大不过的演员阵容、再好的镜头表现力,如果没有完整的故事和过硬的质量,就很难在电影市场上有所作为。而且中国的明星在国际上的认知度还不够,海外的发行商们很少会考虑影片主演是否在中国知名的问题。中国电影想要卖出去,关键还是要靠质量。”

  类型单一缺乏创造性

  而影片类型的单一化,也是华语影片难在国际市场上大卖的一个原因。多次参与三大电影节的西班牙记者卡洛斯·伊洛扎就指出现在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普遍类型单一,题材雷同。

  他说:“电影节上的很多中国电影都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不仅仅是题材极为相近,而且在拍摄手法上存在着不少抄袭好莱坞经典电影的行为。这样模式和剧情都没有创新的影片自然不会为欧洲或者是北美的观众们所喜爱。因为观众们真正想看到的,是一部能反映中国文化的独特电影,而不是一部抄袭好莱坞大片或者是浪漫喜剧的凑数之作。”

  “以往中国的农村题材的电影和古装武侠电影都在欧洲有着很不错的反馈,这是因为它们能带给欧洲的观众不一样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生活。”卡洛斯在谈及中国电影时说道,“不过现在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古装武侠片已经没有当年的新鲜感和艺术感了,很多电影都像是按照一个程式拍出来的复制品而已。而以往的那些农村题材电影,也被缺少灵魂的都市电影所代替,尽管它们摩登时尚而且富于好莱坞气息,但是始终缺少了能够真正打动海外观众的中国文化精髓。” 文/实习生许思鉴

  本届柏林电影节部分华语展映影片

  成本(元)上映时间 票房(元)

  《兔侠传奇》 1.3亿 2011年7月11日 1610万《

  大闹天宫》 5000万 2012年1月9日 4715万

  《饭局也疯狂》 未知 2012年2月6日 4265万

  《LOVE》 7000万 2012年2月14日 4000万(上映中)

  《饮食男女2》 未知 2012年3月29日 ——

  《坏孩子的秋天》 未知 2012年年内 ——

  《光辉岁月》 6000万 2012年暑期档 ——

  《兔侠传奇2》 未知 2013年年底 ——

  美国片引进名额增加14部 国产片面临空前激烈竞争亟待提高制作水准加快与国际接轨 应战好莱虎国产片得长点心

  2012年,中美达成协议,美国大片每年的引进名额将增加14部,同时将分账比例从13%提升至25%。

  遥想1994年,当美国大片首次登陆中国市场时,中国电影界曾一片恐慌。

  而这一次,中国电影人多了几分淡定。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国产片面临的竞争空前加大;另一方面,这对中国电影也是一大机遇。综合看来,利大于弊。

  10多年前,中国台湾曾对美国电影全面开放,结果导致台湾本土电影一度全军覆没。中国内地市场不能重蹈覆辙,必须加快前进的脚步。

  全新协议

  美国大片“长个儿”

  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的美国电影引进名额增加14部——原来是20部,并以IMAX和3D电影为主。同时,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

  不仅如此,中国的民营企业将得到发行进口片的机会,过去国营公司垄断进口片发行的局面将被打破。

  目前,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以及中国电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公司尚未对此给予官方回应,不过据美国媒体报道,协议将即时生效,也许观众会慢慢发现,今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将越来越多。

  数据展示

  平均每月超5部

  1994年底,哈里森·福特主演的美国电影《亡命天涯》作为首部引进片登陆内地,当时引起中国电影界一片恐慌,不少本土电影人大呼“狼来了”,称国产电影将面临空前考验。不过,当时的引进名额每年仅10部,平均每月不到1部,因此对国产电影的冲击相对较小。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根据“入关”时的承诺,中国每年的进口大片(其中主要是美国片)从10部提升至20部,3年内达到50部。因此最近几年,中国每年的进口片总额大约就是50部,除了20部分账大片,还有30部电影以“批片”(被中国买断版权)的形式引进。

  而从今年开始,进口分账大片的名额将提升至34部,加上30部批片,每年进口片的总额将超过60部,平均每个月都超过5部,和18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每部多赚数千万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很不景气,即便是美国大片也难有作为。因此2004年之前,美国片在中国的总票房并不高,10年间的总和最多也就30亿。2004年,由于《后天》等大片的上映,当年引进片的票房总和接近7亿,2005年达到9亿,2006年历史性地超过10亿,随后逐年上升,2011年已突破60亿大关。

  此前,美国大片在中国上映时的分账比例为13%。从1994年至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上进口片的票房总额约为224.68亿元人民币,即便全部是美国片——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也只从中国拿走了大约29亿元人民币,不足5亿美元。

  而从今年起,美方的分账比例将从13%提升至25%。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上的进口片票房总和约60亿,其中前20名(基本都是美国大片)的票房总和接近50亿,平均每部2.5亿。提高12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部电影能多从中国拿走3000万,难怪美国大大小小的制片公司一片欢呼雀跃。

  进口片年 票房(1994-2011)年份 票房(单位:亿元)

  1994-2003约30

  2004 6.95

  2005 9

  2006 11.8

  2007 15.26

  2008 16.52

  2009 26.93

  2010 44.38

  2011 60.84

  合计 约224.68

  票房过亿的进口片(1994-2011)年份 数量(单位:部)

  1994-2005 3

  2006 2

  2007 4

  2008 4

  2009 7

  2010 10

  2011 17

  合计 47

  市场影响

  国产片亟待提高质量

  资深电影投资人、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高军表示,从中国电影的产业发展来看,中美电影协议的签订利大于弊,“对于影院和院线来说,是一个好事,因为片源多了,质量高了。”

  高军坦言,如果说负面影响的话,那就是分账大片将占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国产影片中水平相对较低的影片“一日游”甚至“半日游”的可能性更大。这就要求中国电影的总体质量在短期内有一个提升,迅速摆脱低水平复制、跟风的习惯,不提高可看度只能被淘汰。

  《风声》的导演高群书也表示,中国电影市场对美国开放,毁掉的是那些靠侥幸、靠所谓的明星阵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场取得某种成功的电影制作者。长远看,对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准是件幸事。

  加快与国际接轨速度

  在《天地英雄》的导演何平看来,美国电影全球化由来已久,不光是将电影推销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在使用和开发全球的电影制作、发行、人才、科技、金融的新资源,表面看美国是最大受益者,其实是共赢。过去中国反对好莱坞公司在中国经营,不光是从保护国产影片出发,更多的是防范意识形态的输入。而中国要想走得更远,必然要打开自家的门。

  《唐山大地震》导演冯小刚则说:“好莱虎来得越多,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空间就越大。因为把关的尺度是一个标准,他们能拍的内容我们也同享。”言下之意,增加进口片配额将加快中国电影在创作空间和尺度上与国际接轨。

  另一方面,对影院和观众来说,他们将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因此国内各主流院线均对更多美国大片的到来表示欢迎。

  前车之鉴

  小心!好莱坞曾吃掉台湾电影

  面对“新政”,虽然多数中国电影人都很淡定,但也有人认为这次“狼真来了”。因为此前,中国台湾的本土电影就曾被好莱坞彻底吃掉。

  台湾名导朱延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2001年前后,台湾电影市场对美国电影全面开放,结果致使台湾本土电影一度面临消亡,“其他所有国家或地区的影片被全部击溃,一共只占不到2%的市场份额,好莱坞则占98%以上。那时台湾本土电影,只占百分之零点几的市场份额。”

  谈及当年,朱延平用了“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除了好莱坞八大公司的影片,所有台湾影院不允许张贴其他影片的海报、不允许播放其他影片的预告片。否则好莱坞就断绝你的片源,让你无片可放。”在这种掠夺式的强势政策下,2001年,台湾竟然没有任何一部本土电影的票房超过100万台币(约20万元人民币)。

  而美国电影在进口名额增加、分账比例提高、民营公司也有权发行的情况下,势必加大在中国的宣传力度,不论在制作质量还是宣传策划、营销方面,国产电影都将面临空前压力。想要避免重蹈台湾覆辙,国产片必须得挺住。

  文/记者喻德术田婉婷

(责任编辑:UN0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