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23时30分许,鞍钢集团改制参股企业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铸钢厂发生喷爆事故,致13人死亡,17人受伤,其中6人伤势严重,烧伤面积均在65%以上,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鞍山市公立医院管理局医疗运行监管处处长刘毅介绍说,喷爆事故的17名伤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0岁至51岁之间,以烧伤为主。从21日凌晨起,鞍山市组织伤员全部进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救治,这家医院前身为鞍钢铁西医院,救治烧伤处于东北地区最好水平。
刘毅说,辽宁省卫生厅、鞍山市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伤员救治领导小组,21日已从沈阳调派专家组,前来鞍山对事故重伤员进行会诊,目前救治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当地有关部门成立了专家组,为每位伤员配备一名专家进行治疗,后期救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重伤病人家属介绍,目前伤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生预计脱离危险期需要79天。事发时,伤者是临时顶别人的班,到车间去安排工作。“就出去3分钟的时间,事故发生了。”
据他介绍,当时现场被一大团黑烟罩着,能见度非常差。“是几个跟我大哥平时关系不错的工友硬生生从火场里给拉出来的,如果发现得再晚一点,我大哥就在失踪或者死亡名单里了。”
“我婶婶早年间就守寡了。我哥哥是离异,儿子还没上小学呢。前妻前段时间回来打算跟他复婚,没想到就出事了。”家属称。
中国青年报记者下午来到事发现场,看到厂区所在的红塔街两旁,全部是破旧的厂房,玻璃已破碎,窗框锈迹斑斑,只有重型机械的厂房还相对较新。街上行人寥寥,一片萧条荒凉景象。据了解,事故发生后,该厂已全部停工,工人也已放假回家。
在事故发生现场铸钢厂铸造车间,铸钢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裴兰科向记者表示,20日23时30分,铸造车间在浇铸一个大型铸造件,钢水在向模具内倾倒时,发生喷爆。由于钢水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现场极为惨烈。车间内当时大概有40人,其中当场死亡10人,遗体被烧焦。另有3人失踪,17人受伤。之后,在清理事故现场时,失踪人员被从沙子内清理出来,确认已经遇难。
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当时工人们正在浇铸一个环状钢件,使用的模具就是一个外直径约10米的砂型,砂型型腔内装满了砂石,中间留出一圈盛放钢水,以便浇铸出环状。浇铸钢水时,砂型内部突发爆炸。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发生爆炸的砂型已被破坏,砂型型腔内的砂子、混凝土等都被炸出,在周边形成沙堆。砂型旁还放着两个10多米高、容量90吨的大型钢水罐。
鞍山消防支队03中队指导员殷山是昨天23时50分左右到达现场的。当时现场一个罐喷爆后,正在喷火燃烧,现场温度比较高,如果测试罐体燃烧物的话,可能会达到300到400摄氏度。
“车间面积大概有一个足球场大,作业面是一个大坑。到现场时喷爆已经结束,周围有很多明火,温度比较高。120在抢救伤员,我们一到现场就开始灭火,火场面积有300到500平方米。”
殷山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消防队员到的时候已经没有漏出的钢水了,凝固后已经变成铸件了,他们只看到圆环形的、直径3米左右、像管道一样的圆环。伤者皮肤灼伤,死者皮肤大面积灼伤,身体皮肤已经发黑了。大概1个小时后,消防官兵扑灭明火。
“这种喷爆反应很有可能是氧气在高温的作用下造成砂型型腔的爆炸,同时造成钢水的喷溅。”一位考察过该厂生产车间的辽宁省某大型铸造业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此次事故业内称为“型腔跑火”或“型腔顶爆”。原因可能是由于铸造腔体本身不均匀,钢水灌注后遭遇水分后潮湿,水分迅速蒸发成气体,且压力较大,引发气体膨胀,从而导致爆炸,把钢水从顶部顶开。虽然铸造企业是高危行业,但死亡人数达到13人的事故仍属罕见。导致多人遇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多“钢包”同时灌注钢水,二是采用的地坑式车间。一般一个“钢包”需配备两名工作人员,钢水溢出后,他们很难逃离。
事故发生后,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主管领导赶赴事故现场。鞍山市委、市政府和鞍钢集团公司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赴现场指挥救援,并到医院看望受伤人员。目前,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