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消息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去年11月,温州商人林春平买下了一家美国银行,这家后来更名为“新汇丰”的银行已于2011年11月11日试营业这是温州民间资本在金融业左冲右突10年却未有结果的一次破冰之旅,也是温州民资在国内试水银行业遭遇政策玻璃门之后的苦涩选择。
6000万美元买下大西洋银行
2月1日,在温州,记者采访了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的林春平。“也就是一笔不到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没想到大家这么关注。”今年42岁的林春平告诉记者,他是温州瓯海区泽雅镇西岸乡小石洋村人,在西方国家有20年的游历和实业经营生涯,在新加坡等国获得了经济学和金融法双硕士学位,深谙欧美金融业规则。另据记者了解,林春平有两次婚姻,现在的夫人是民生银行温州某支行信贷部主任。
“我很早就想介入金融业,但国内的政策环境不允许。好在我的生意和活动范围重点在国外,所以也一直注意捕捉国外的切入机会。”林春平说,“2008年前,欧美银行业繁花似锦,我资金实力不够。机会是在2008年9月次贷危机之后出现的。”
“我得知美国大西洋银行申请破产,是在2009年年初,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林春平对记者回忆,“那时我在西非(矿业)和新加坡(转口贸易)的生意都运作得不错,听到这个消息,心一下子就活了起来,于是找了几个懂行的律师一起去实地打听,并开始和对方接触。”
林春平说,美国大西洋银行的控股方当时负债20亿美元,已资不抵债,他们最初开价6亿美元,“幸亏当时这银行已资不抵债,特拉华州政府急于盘活,于是我讨价还价就有了底气。最后谈成的价格是6000万美元,但花了我们两年多的时间。”
2011年6月,林春平成功收购特拉华州美国大西洋银行。11月11日,改名新汇丰银行,开始试营业。林春平说,“2011年11月11日”是他精心选择的日期,“六个一”,寓意着一以贯之的永续经营理念。
温州商人的银行梦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在国内,温州民间资本拟利用回流侨资开办温州华侨银行的努力,前后已有10年。
开办温州华侨银行在2006年第一次提出。但当年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分局答复是“时机还不成熟”。
“新36条”于2010年5月13日发布,之后在2010年8月下旬,温州华商会会长、浙江努奥罗散热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华和温州侨商协会会长、浙江康尔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银巧联合申请,再次向国务院提交《关于要求设立温州华侨银行的报告》。
周德文说,这份申请从2010年8月下旬递交,一直到2011年10月下旬,才接到国务院答复,最后结果是申请被驳回,“没说明理由”。周德文分析原因时说,“问题不在于门槛高,管理部门根本不告诉我们门槛到底在哪里,是哪个条件不符合我们也不知道,但就是不让我们进。”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温州民资的渴望更加强烈,原因在于温州民间富余的资本缺乏衍生渠道。而商务和政策环境的日益恶化,在催生产业空心化的同时,也让这部分资本选择增值渠道的渴望更为迫切。
新汇丰能促开放金融管制吗?
就在记者赶赴温州的当天,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世界温商大会”上透露,温州金融综改区方案已上报,按照程序,目前方案在人民银行,正征求有关部委的意见,很快将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
在国内金融政策对民资仍未有开放迹象的前提下,林春平的新汇丰银行也许会成为温州民企效仿的标杆,只是如此一来,温州民资外流将更为汹涌。推动放开民资对金融业的政策限制,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