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北京市启动“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这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文物修缮工程。
根据规划,北京市每年将投入10亿元,逐步恢复北京城城墙遗迹、永定门瓮城及箭楼等标志性建筑,修缮多处文化遗产,未来的北京旧城区将再现“凸”字形城郭。
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清北京城是在辽、金、元时期北京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古代都市计划的杰作,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旧城的范围为明清时期北京护城河及其遗址以内的城市区域。”那么,北京城的旧貌是怎样的呢?
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北京城始建于西周初年,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建成历史的古都,北京古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今人称为凸字型城,凸字城的北边部分称为内城,凸字型南边部分叫外城,建成较晚。明清两朝代,当权者按照风水理论对北京城进行了整体风水调整,使其更加雄伟、美丽与自然和谐统一。
这样的北京城无疑让人心生向往,然尔历史是一把无情的剑,破开陈旧过去的同时,也将那些文明遗迹毁于一旦。如今,我们大刀破斧的进行重建,知名文化和旅游学者裴钰说:这是在还历史的旧账。
裴钰:首先北京市为什么现在以这么大规模来维修呢?历史欠帐太多,近20年来由于一部分把重心放在发展之上,对于城市核心地区里的文物、故居修缮、保护我们我们确实是欠帐比较多,所以说我们不是没有能力、没有实力来搞这件事,主要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发展上边。
“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天桥地表标志、内城西南角楼、地安门雁翅楼”这些曾经沉淀在历史尘埃中的名词如今重见天日。作为建国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北京市准备在这6个地点,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
与此同时,也将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整治,做好圆明园遗址、周口店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迁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积极推进琉璃河、团河行宫、金陵等遗址的保护规划和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符合条件的积极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而在“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像先农坛围墙、文物建筑修缮及化学保护;钟鼓楼修缮;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沿街整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等保护方案,那么“文物复建有几种方式呢?
裴钰:文物修缮有三种方法第一个修旧如旧按照文物现在旧的面貌来维修,圆明园就修旧如旧,不会把它修成康乾时候圆明园的样子,第二个修旧如新,对于已经消失的文物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我们现在几个门,永定门,其实永定门已经没有了,我们现在修了一个微缩型,一个是为了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第二个在有限的地点给居民生活提供一个文化休闲的广场,对于修旧如新也是一个记忆。第三个分类就是故居已经没有了,或者把它叫修旧挪新,就是我们在一个新的地方把一个故居把一个遗产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可是,如现在这样,重修复建之后的城门楼子,应该算什么呢?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
陈志华:拆掉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再重建,你说如果一个文物拆掉了,修一修、弄一弄又叫文物了?那算什么?那不可能的。
如永定门城楼一样,重新修建的城门楼子或许只能叫做地标,但是那些本就没有损毁或者略有破损,如今得到修缮的,无疑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巨大的精神财富。
不仅如此,在陈志华教授眼中,北京如此大手笔的修复工程,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陈志华:不可再生这是文物基本性的一个特点,修起来的文物没有什么价值,可是又有价值,它不是对北京有价值,是对全国有价值,全国有一些城市还没有像北京拆的那么彻底,想拆没拆或者刚动手那些地方是可以得到北京的启发,它就当然就不拆了,就开始保护,希望它能够起这样的作用,那就很好。
而在裴钰这位以文化旅游著称的学者眼中,每年10亿元的投入,无论是复建还是修缮,都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裴钰:十亿应该说不是很多,文物保护本来就是一个费钱的事情,十亿现在觉得投资比较多,但是现在修好之后它的回报和收益很大,回报得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讲唤醒北京的文化意识,其实我们也发现这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主要是中轴线附近,同时我们也开发了一些长城景区、大运河保护启动它的重心还是在核心建设区、东城和西城,这两个城区今后的定位也是定位在北京城市品牌,所以这样一个保护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也是顺应了未来“十二五”北京发展的趋势,第二个原因,文化旅游的前提北京市文物保护的不好,旅游没有办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