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沈丁立
[编者按] 如今谈及中美关系,我们稍作思量,就能列出一长串的术语:利益攸关者 (Stakeholder)、中美国(Chimerica)、两国集团(G2)……这些曾经被热议过的概念,各自描述了中美关系的不同侧面,又共同反映出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如今的中美关系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然而,如果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回调仅仅40年,恐怕还很少有人能想象,中美这两个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国家之间,能够发展出如此广泛、深刻的双边关系。
40年,如果用一个人的生命来丈量,他已从呱呱落地的婴孩,成长为一个中年人,迈入“不惑之年”。回顾中美关系走过的40载春秋,它似乎也正像一个阅历丰富的人那样,品尝过甜蜜,也经历过挫折。在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上海公报》发表40年之际,我们推出专题报道,以此纪念中美关系正常化启动的重要时刻,也希冀中美关系继续减少误解,真正迈向“不惑”。
1972年2月21-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跨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步。2月28日,两国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中美就两国关系改善、维护和平与共同反霸达成了一致,从而奠定了冷战结束的基础。
背景 中美苏三角博弈中的新思考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就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问题发生严重对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支持世界范围的去殖民化活动,支持朝鲜和越南的民族统一,包括支持越南的抗法、抗美运动。美国在远东为遏制朝鲜北方、越南北方和中国大陆发起的各自的统一努力,前后派出大军予以干涉。中美在我周边的朝战和越战中每每相遇,双方角力,各自都蒙受很大损失,我国的统一事业也受到了相当干扰。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并非国际社会的首要关系。美国与苏联全球争霸才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中苏之间也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领域发生尖锐矛盾。正是在这场三角博弈中,中美苏演出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大戏。人们难以预料,正处激烈对峙中的中美两个大国,出于各自的内外压力,同期产生了关于战略均势的类似的新思考。
1971年,中美战略精英的新思维导致了震惊世界的大事件。那年7月9-11日,中美利用上半年乒乓外交所开创的机遇,实现了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秘密访华,双方就美国总统次年访华进行了会谈。
1972年 2月 21 -28日,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并达成《上海公报》,两国从此启动了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亚太力量更趋平衡,世界格局焕然一新。
中美建交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既是我国决定改革开放的必然后果,也对改革开放本身给予了重大推动。
在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中美在广泛的领域里开展了交流与合作,遍及安全防务、经济金融、文教科技、能源环境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中美建交,就没有中国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给我国同国际社会的开放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历程 起起落落中的合作与竞争 自《上海公报》发表以来的四十年里,中美关系的发展虽时有起落,但总体上是在快速进步的。中美关系的发展,核心是相互看待的变化。美国从四十年前把中国看作是承担改变美国社会制度使命的国家,到今天基本放弃了这种偏见,这主要来源于中美之间广泛的交流以及中国本身的卓越进步。四十年来,中国对美国国内政治与社会形态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因此两国对在全球化时代的合作谋利获得了许多重大共识。
反霸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题。美国立国不久,中美就开始了商贸交往,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源远流长。但两国政府真正以发表联合文件的方式共同反霸,还是始于四十年前的《上海公报》。《上海公报》没有点苏联的名,但中美共同反对包括苏联扩张在内的一切霸权的意图十分明显。今天,苏联业已消失,但中美仍就亚太和全球反霸发生诸多合作与竞争。
在过去四十年里,中美结束了在越南战场上的较量,在亚太进行了反霸安全合作,目击了苏联扩张的消退以及消亡。自冷战结束以来,中美还就全球反恐开展了有效协同,对各种非传统威胁开始了共同防范,并就全球治理加速建章立制,安全合作的范围有了新拓展。今天,中美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等多种地区与全球平台上沟通顺畅,已不再需要类似基辛格特使那样的秘密传信。《上海公报》开始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到了1979年进入新高潮。那年元旦,中美在排除了诸多障碍后,实现了邦交正常。自此以来,两国交流就进入常态并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如今,中美年度贸易额已达4400亿美元,美中已分列世界前两位贸易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两国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十二五”进口8万亿美元货物以及美国大致是在同期的出口倍增计划的合作推行,中美商贸必将再上台阶,两国关系还将更为紧密。《上海公报》打开了中美人员来往的大门。从中美互设联络处到互设使领馆,中美两国已经在空路和海路建起了无数通衢。仅双方到对方国家留学而言,去年来自美国的在华留学生已超13000人,而同期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则要超过十倍。2009年,中美达成意向:美国在未来四年向中国派遣10万名留学生,中国向美国派出一万名博士生。中美交流的天平正更趋平衡,中方正为美国留学生提供更多奖学金。《上海公报》打开的是中美合作共赢的通道,不仅中方得益,美国也从中获得重大收益。在安全领域,中美减低彼此敌对姿态,有利双方释放资源发展经济并维护整体安全。
中美开展安全合作,大大降低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起到了释信维安的作用,对其他国家与地区都有益处。
中美两国甚至一度进行军技合作,互信程度达到过一定水平,这对提高美国国家安全有着重要助益。
然而,《上海公报》没有解决中美双方关于台湾问题的所有分歧,个别突出的问题迄今悬而未决。就“一个中国”的原则,美国并未在《上海公报》中予以彻底承认。它当时表示:美国认识到“台海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此不持异议。这同“美国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有着差异。之后美国在中美签订的《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时,在英文版本中坚持了这一不明确支持“一个中国”的做法,使得严格意义上的双方关系正常化还有待彻底完成。
展望 以更为勇敢的精神继续前进 尽管中美关系的发展还有待完全正常化,但双方将国家利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确实走出了一条务实且有助两国依据最大共同利益而合作的勇敢的道路。
历史不会责怪双方领袖为何没有将各自利益谋求到极至,而将感谢他们在当时条件下发扬了互利合作、互谅互给的精神,因而为双方以及整个地区谋得了稳定与和平。
《上海公报》开启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还在继续。最近我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的重要访问,就是这个进程的最新推进。随着中国国力迅速提升,不免引起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忌讳。美国利用大规模反恐告一段落的机会,正在整合力量加强对我国的牵制,中美彼此防范正在加强。同时,中国发展不仅给美国带来机遇,客观上也带来冲击与竞争。美国如何健全心态,正确对待中国依据规则取得的地位;中方又如何倾听美国各界意见,采取更多更新努力以平衡双方发展利益,并争取美国平等待我、消除误解,正在给两国提出新的课题,促使双方常态性高端晤面、诚恳交流。《上海公报》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改变世界秩序,但是改善了国际关系。两国政府在历史的重大关头,曾经采取了摈弃偏见、积极进取的勇敢态度。如今的中美关系更加全面和广泛,中美共同利益更加交融凝聚,双方心态也更为健全成熟,因此有更多可能继续积极合作,以更为勇敢的精神排除全面正常化道路上的遗留障碍。
1972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于2月28日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1978
1978年 12月 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79
1979年 1月 28日至2月5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1979
1979年4月10日,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签署干涉中国内政的 《与台湾关系法》。
1982
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八·一七公报》,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作出了分步骤直至最后解决的规定。
1997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0月29日,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
1999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
2002
2002年4月27日至5月3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在美国掀起了“中国旋风”。
2006
2006年4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9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奥巴马上任之后首次中国行。
2012
2012年2月13日至 2月 17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新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