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驼
近来,好莱坞影星汤姆·克鲁斯带着他的新片《碟中谍4:幽灵协议》再度掀起观影热潮。如果说片中那些身手不凡的俊男美女是抓住观众的利器,那么一系列酷炫新潮的电子机械产品则是迷人的“彩蛋”,令人心潮起伏,血脉喷张。
其实,《碟中谍》中的那些间谍装备只是编剧们头脑风暴的结果。现实中,这样的高科技究竟是否存在呢?
壁虎手套:不置可否
《碟中谍4》中最热血的桥段莫过于阿汤哥徒手攀爬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了。但阿汤哥的同事提供给他的那副神奇壁虎手套,看似好用,却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这无疑为影院里的惊声尖叫增加了不少分贝。
现实中有无这种神奇的壁虎手套?咱们先得弄明白壁虎为什么会爬墙。
2000年,来自美国刘易斯克拉克大学的凯拉奥特姆小组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伯特福合作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壁虎脚的结构。它们发现,壁虎的脚上长满了纤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的末端又分叉成几十股,这些细小的刚毛能和几乎所有物体的或粗糙或平滑的表面紧密结合。
经过计算,壁虎每只脚可以产生约20牛顿的吸附力,而它的重力只有大概3牛顿。也就是说,仅凭一只脚,壁虎也可以牢牢地吸附在天花板上。而只要向上卷曲趾尖,壁虎脚就可以在短短15毫秒内脱离平面。壁虎脚上的刚毛拥有像荷叶一样的“超疏水性”,任何水滴都会从它的表面滑落下来顺便带走灰尘,同时,刚毛上的绒毛对灰尘的吸附力也不及灰尘与墙面之间的吸附力,这就带来了真正的踏雪无痕。
这样的发现无疑给了“壁虎手套”极大的启发。2001年,美俄两国科学家开始共同研发“壁虎胶带”,这种胶带是真正的“不湿胶”胶带,也就是所谓的干性粘接。2003年,成品问世,半个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块胶带就可以把一只蜘蛛侠玩偶粘在天花板上。但是,与壁虎脚相比,它的粘性还太低,寿命也太短。
即使真正造出“壁虎手套”,使用起来也不会像阿汤哥那么拉风。因为人的手掌面积大约是壁虎前脚掌面积的70倍,而体重则是壁虎的200多倍,所以人的“壁虎手套”面积应该比手掌大五六倍才能如壁虎般牢靠。
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已经有地球人利用“壁虎手套”爬墙了。2008年,业余攀岩爱好者沃林斯基小姐用罗伯特福教授设计的“壁虎手套”成功爬了一段垂直的墙壁。但实际上,其外形犹如平底锅一样。这样的东西能否被称为“手套”,恐怕很多人会不置可否。
隐身屏:真实存在
在阿汤哥智闯克里姆林宫这一段戏中,真正有点意思的,要数在档案室走廊里放出来的隐形屏。借助一块充气的屏幕、一个相机和一个投影仪,美国人在俄国保安眼前玩了次障眼法。
别以为这是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才有的东西,早在1960年代,就有人研究这种光学隐身法了。对此比较有建树的是东京大学的馆暲教授。不过,他的隐身衣可不是一件可以穿上去出门显摆的衣服,它的全套装备比阿汤哥的隐身屏更复杂。
首先,衣服是用高反射材料制成的,交警的背心上的反光条就来源于此。其次,需要带上一台相机、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一部投影仪和一个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过光线的半反射镜(类似于贴了膜的汽车玻璃)。当然,电源、数据线什么的也必不可少。
这件隐身衣的原理如下:穿了隐身衣的人站好,背后特定的位置架好照相机,拍一张照片。照片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传给投影仪,投影仪将图像投向半反射镜,这样图像就会照到“隐身人”身上。这时,“隐身衣”就会完美地把这个图像再反射回半反射镜,并穿透它。如果人此时恰好站在半反射镜后面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就会看到隐身衣好像是透明了。如果人没在那个“恰到好处”的位置,就会看到一个穿着银色衣服的人呆立在那里。要是屏后面站了几个人,那么这东西肯定要穿帮——正如片子当中演绎的那样。
这种技术有一个更专业的称呼,叫做“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比如,远隔重洋的情侣可以借助这种技术相逢一下,不过只能看不能摸。
人造眼:比电影更酷
为了偷取女杀手手中的机密资料,阿汤哥的助手使用了隐形眼镜相机——看上去是个隐形眼镜,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了镜头、感光元件、图像处理系统和无线发射装置的相机。如今,要把这么多玩意儿集成到一片薄而透明的隐形眼镜上还不可能做到,但现实中,已经有了比它更酷的发明——人造眼。
十年前,美国能源部牵头组织了数家实力雄厚的国家实验室和大学,共同创建了一个叫做第二视觉的公司。他们推出的人造眼名唤“百眼巨人”。这个系统由以下五部分组成:视频眼镜,整合在镜片中的两台数码相机,获取实时图像,比如说一位美女;视频处理器,把数码相机获得的图像编码成电磁信号,于是美女被变成了一堆0101010;发射器,就在眼镜上,把处理器编码的电磁脉冲发射出去,这些0101010飘向空中;接收器,一般放在耳朵上面的头部皮肤里,很小的一个天线,它接收电磁信号,并通过一条细线传到眼球的后方;视网膜植入装置,这也是个芯片,1毫米见方,上面有很多个电极,它按照处理器发出的指令依次放电,电信号经过视神经传到视觉中枢——美女就被看到了。
2002年,第一代百眼巨人的视网膜植入装置只集成了16个电极。也就是说,植入了这种人工眼的志愿者只能看到16像素的明暗色块。2009年7月中旬,第二代百眼巨人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可,进入临床试验。二代产品拥有60个电极,这60像素的图案已经能帮助使用者看到光明,分辨基本的形状了——比如门在哪里。目前,拥有200多像素的第三代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别小看了这不起眼的200像素,如果它能顺利推广,将能让至少两千万盲人重新拥有辨认亲人面部特征的能力。
来源:2012年3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