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924年历史的龙伯高墓早在1957年即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名册,2003年被确定为永州市市级文保单位,如今已成断碑荒冢。 早报记者 鲍志恒 图 |
早在1957年,这位东汉名贤太守的墓葬,即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重新确立为零陵区重点保护文物,保护范围为“以墓体为中心,半径20米的区域”。
次年,该墓被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古墓葬之第一位。
令人遗憾的是,任凭当地百姓、学生、文物工作者乃至政府官员长期奔走呼吁,这座永州古城内保存至今的唯一碑墓俱在的千年文物,不仅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还被一栋四层高的民房压占,古墓本体不见天日。
早报记者 鲍志恒 发自湖南永州
百度输入“龙伯高墓”,满屏都是“即将毁于一旦”、“亟待保护”、“急需抢救”的字眼。
这座距今1924年的东汉名贤太守的墓葬,早在1957年即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3年成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地级永州市的首批重点文物,历经时代嬗变,岁月磨蚀,如今已成荒冢。
在频现“保护性拆除”的当下,任凭当地民众、龙氏后裔、学生、文物工作者乃至政府官员的奔走呼告,一栋四层高的民房还是在当地规划建设部门的许可之下,直接压占了古墓本体,墓区仅存的明清士儒所立的两块墓碑一块已坼,一块严重风化。
文庙废弃、武庙空置、西山断脉、城门失修……执政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导致的文物受到破坏,既令遗存丰厚的永州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大计蒙尘,也成为全国文保窘境的缩影。
遭遇违建
穿过嘈杂的商业城,绕进民居环绕的“司马塘”路13号巷,走入一条2米宽的狭窄通道,一片低矮的荒丘便突兀地出现在眼前。荒丘上,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这是永州零陵区一处极难觅得的角落,千百年来,却有无数人曾寻访踏足。2011年,土丘前拆迁留下的空地右侧终于竖起了一块方形标志碑: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伯高墓。
《汉书》、《永州府志》、《零陵县志》等记载:龙伯高,原名龙述,汉光武帝廿五年(公元49年)敕封零陵郡太守(古时零陵郡最高行政长官),“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
公元88年,龙伯高因过于劳累,死于任所,葬于斯地。历经1924年的风霜,墓冢依然成形。直到民国年间,附近还存有龙伯高纪念祠堂及其塑像。
据考证,龙伯高还是现今国内外400余万龙氏子孙有谱可查的共同祖先。
相传一代文宗柳宗元被贬柳州司马,数次到此凭吊,后人纪念其足迹,将此地取名“司马塘”;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出任零陵县丞时,亦撰有《龙伯高祠堂碑文》,直至明万历年间永州通判杨继时、清光绪十年永州府儒学刘源溪立碑怀古,相传至今。
不过,现今,刘碑已经断裂,裂纹清晰可见,杨碑严重风化,字迹难辨。
早报记者多方走访获悉,早在1957年,这位东汉著名贤太守的墓葬,即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重新确立为零陵区重点保护文物,保护范围为“以墓体为中心,半径20米的区域”。
次年,该墓被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古墓葬之第一位。
令人遗憾的是,任凭当地百姓、学生、文物工作者乃至政府官员长期奔走呼吁,这座永州古城内保存至今的唯一碑墓俱在的千年文物,不仅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还被一栋四层高的民房压占,古墓本体不见天日。
据当地居民回忆,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时,古墓四周都建有民房。其中,墓前方的郑姓民宅和墓后方李少武的平房相距不过10米,观瞻凭吊甚至要穿过郑家的门廊。后经龙氏后裔出资40万元,当地文保部门斡旋,郑氏宅院被艰难拆除。
然而,住在古墓后方的李少武,又向永州市零陵区规划建设局提出了旧房改造申请,并于2006年前后将一层平房改建为四层楼房,楼房前修葺的护坡还直接压住了墓体。
“近2000年历史的古墓本体,在今天被违法建起的民房所占,能不痛心吗?”一位守护龙墓10余年的当地文物工作者说。
违法审批
所谓“违法建设”,一是指李少武的房屋改建工程未经湖南省和永州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且在法定“不得进行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20米文物保护范围内(据早报记者目测,该房屋距离墓体实际距离约为3米,且屋前护坡压住墓体封土堆);二是指永州市零陵区规划建设局违反国家文物保护法的上述规定,在古墓列入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依然审批许可了该工程;三是指零陵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该房屋改建施工时,已发现文物本体遭侵占的事实,未加以阻止。
对此,陪同记者现场查看古墓环境的零陵区建设局规划办一位蒋姓副主任辩称,审批该项目时,并未接获文物管理部门的书面通知,规划部门并不清楚此地属于文物保护范围。项目施工时,规划部门也不了解内情。
此一说法遭到永州市文物管理处和龙氏后裔的强烈质疑。
文物部门称,永州市确定首批重点文保单位的同时,“红头文件”就已下发,与文物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推脱不清楚文物所在地及保护范围的说法,是在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
龙氏后裔代表龙志祥,也向早报记者提供了一张2006年5月1日李少武建房现场的照片,照片中,当年的永州市文物处处长、永州市零陵区分管规划建设的副区长、零陵区文化局局长及零陵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与龙氏后裔代表在墓碑前比肩而立。
“(李少武改建房)2004年通过的规划审查,2005年办的规划许可证。”2月24日,永州市零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兴盛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坦陈,由于2004年前后永州市、零陵区两级规划部门体制调整,在与文物管理部门“沟通不够”、“把关不严”的情况下,建设局错误审批了李少武的改建申请。
廖兴盛透露,2006年,规划建设部门还发现李少武在审批之外加盖了“一层”房屋(审批为三层楼房,实际建成四层),在李少武补交了“超建的规划费用”后,整栋房屋的“合法”手续都被办了下来。
拆违僵局
龙伯高墓主体遭侵占后,永州市掀起了一波声势不小的舆论风潮。当地网站论坛、永州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频现抢救古墓的声浪,普通市民、青年学生、文物工作者纷纷加入。
其中,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零陵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唐青雕、外宣办主任杨万里,联名在湖南日报上大声疾呼:若不立即采取保护措施,这座1900多年的古墓将毁于一旦……望有关部门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旅游观光胜地进行“抢救式保护”。
2010年10月11日,龙志祥和4名住在龙伯高墓附近的百姓,联名向永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发出“千年古墓遭破坏,‘市保’单位无人保”的公开信。
廖兴盛透露,收信之后,张硕辅批示,要求零陵区委、区政府认真处理,并由永州市委督查室督办。
在零陵区委“领导班子”中主管文化工作的廖兴盛,奉命于2011年11月16日召开了专题协调会。
廖称,僵局在于对李少武房屋如何“定性”。龙氏后裔认为是非法建筑,应当拆除。而李少武则称,楼房是在原房旧址上改建的,且通过了规划审批,原房侵占墓体,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龙氏后裔在此问题上大做文章,“毁人名誉”,大批的祭祀活动还严重干扰了其正常生活。
协调会上,由于国土和规划建设部门表示,李少武房屋的土地使用证不包括压住古墓的护坡,廖兴盛作出了“研究拆除护坡,清理古墓周边环境、加强巡查,纪委牵头调查审批问题、启动追责”等4项意见,获得了张硕辅的认可。
“没想到,在研究拆除护坡时,发现麻烦大了。”廖回忆,国土、规划部门随后改口,称不但李少武的楼房手续齐全,不能定性为“非法建筑”,甚至护坡经重新测量后,也在李少武改建工程审批许可的范围内,不能拆除,“气得我拍桌子骂人。”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廖兴盛的这一说法又遭到了零陵区建设局规划办的否认。2月25日,在建设局办公室,该局规划办主任唐某特意向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规划办副主任蒋某发来短信:李少武房前平台(即护坡)未经审批,应说明。
文保难题
直至记者采访结束,永州市零陵区政府仍然未对侵占古墓本地的李少武楼房作出明确界定,但当地多位官员表达了希望促成龙氏后裔与李少武一家和解,由龙氏出资,给予李少武搬迁补偿的意见。
此一意图遭到龙氏的明确反对,龙志祥介绍,龙氏后裔计划筹资1210万元,以古墓为中心建设纪念龙伯高的“德政园”工程,如此规模的文化建设项目立即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经层层上报后,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
但李少武的房屋很快成为“德政园”的拦路虎。
一方面,龙志祥称,永州官方对保护龙伯高墓的消极态度和对违法建筑的一再“纵容”,导致龙氏后裔投资该项目的积极性受到重创。
另一方面,零陵区政府也以龙氏迟迟不出资为由,回应舆论对其保护文物不力的质疑。
零陵区政府于2011年4月29日,答复网友在永州“市长信箱”中有关龙墓“为什么到现在还未修好?原因是什么?何时能修好?”的质问时称:龙伯高墓园的修复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至今未动工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中华龙氏宗亲联谊会和华夏龙氏文化研究会(龙氏后裔成立的民间组织)没有兑现投资建设零陵德政园。通过政府出巨资修复龙伯高墓,就目前零陵区的财政状况讲是十分困难的。为促成龙伯高墓修缮工程的早日实施,望能借力于龙氏宗亲,拓宽融资渠道,尽快解决资金问题。
对此,担任龙氏宗亲联谊会地方分会副会长的龙志祥坚持,出资的前提是,侵占古墓的行为依法得到纠正,“这是政府的职责,龙氏不会为拆除违法建筑买单”。
在古墓纠纷中处境尴尬的永州市文物管理处,最终选择了坚定地站在龙氏一边。
2011年11月9日,该处以文件形式向零陵区政府发出建议函,称: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龙伯高墓是永州“市保”文物,但遗憾的是,保护范围北部的新建房屋占据了古墓保护范围,并直接在古墓本体上修筑了月台和护坡,既未经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永州市政府批准,也未征得湖南省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应视作违法违章建筑,如不妥善处理,将影响地方形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保官员还对早报记者“直言不讳”地表示,零陵区政府试图将执法者与违法者的关系转嫁成龙氏后裔与李少武一家的“人民内部矛盾”,其推诿卸责的意图更显欲盖弥彰。
创建之路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永州,以湘江、潇水的不息奔流,以柳宗元、欧阳修、陆游、徐霞客们的交口称誉,成就了旅游胜地和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名。其丰厚的文化遗存直追长沙,而永州古城所在的零陵区,更是湖南全境首屈一指的文物大县。
目前,该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保”单位28处,其余文物“数不胜数”。
但文物保护的现状“堪忧”。
除“国保”文物柳子庙保存可称较好外,无一处文物保存“完整”。
“市保”农民运动遗址(零陵县第一次农民协会代表大会遗址)遭拆毁;“市保”两座永州古城门垮塌严重,游人不敢穿行;“省保”清代抗法名将王德榜墓自1986年至2007年三次被盗,如今“风雨飘摇”,仅残存一座封土堆;“省保”永州武庙只余一座没有关公像的空殿;“省保”零陵文庙在保存不到原规模十分之一的情况下,腐朽败落,被谢绝参观,形同废宅;柳宗元笔下“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的西山,山石被炸,山体遭掘,墓石遍野,建筑林立……
不过,资料显示,2006年,零陵区还曾是湖南省唯一的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当年,“股级”单位零陵区文物管理所,还曾“不畏强权”,坚持对永州境内唯一的高等学府湖南科技学院炸断西山、扩建校舍的行为作出50万元的行政处罚,其处罚决定书一路递至国家文物局留存,一时传为佳话。
“忽略历史的原因,执政者违法不究、执法不严导致的文物悲剧不过5年就处处显现。”前述当地文保官员告诉早报记者。
事实上,对龙伯高墓批示督办的市委书记张硕辅到任永州后不久,即提出了“五城同创”(即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宏图大计,其中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列首位。
在这则大计的指引下,腐朽败落的零陵文庙与孤殿空置的永州武庙,正在被当地政府联合申请“升格”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下,零陵的文物保护显得非常迫切,我们的压力非常大。”零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同时还兼任“五城同创”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廖兴盛表示,该区已经编制了西山、东山、文庙、武庙、柳子街等众多文保单位的修复、扩建计划,在招商引资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众多亟待解决的重点文物的修缮保护有望实施。
不过,对于消失的农民运动遗址和损毁之中的龙伯高墓、永州古城门等遗存,信心满满的廖部长并未给出解决之道,也未对文保执法的困境与行政追责问题作出确切回应。
“不少单位现在还在违反国务院发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随意占用并不同程度地拆除改建,破坏古建筑、古风景名胜,把一些重要的文物单位搞得面目全非,残破不堪,破坏了它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环境气氛,这种破坏祖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不良现象,必须坚决改变,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翻阅1982年8月1日,永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公布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通知》,这段浅白而直接的政令,在文物频遭“保护性拆除”的当下,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