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长沙潮宗街古城墙发掘现场,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测绘工作。图中白框标示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墙体及麻石护坡,宋元时期的墙体紧贴其右,两者呈明显的东西向叠压关系。图/记者陈勇 实习生杨旭 |
红网长沙2月28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不论过程如何,长沙潮宗街古城墙已确定部分原址保护,原址保护长度约为20米。那么,此前一直备受关注的防洪、管涌等问题如何解决?对此,记者从湖南省湖湘文物工程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起草的《长沙开福万达广场建设工地考古遗址概念性保护方案》提出了修筑闭合防渗墙,搭建“混凝土密室”的解决方案。
市民可入地下观看古城墙
据介绍,原址保护首先将采用科技手段,对古城墙实施整体加固,进行脱水、固化、防霉、防腐等技术处理,将其中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丰富、价值最重要的约20米古城墙,在不改变古城墙所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原址、原标高复原保护并展示。
根据方案,施工人员将在距古城墙四周各边3米以外,修筑闭合的防渗墙,阻隔地下水的渗透,在古城墙原址底部以下,利用固化注浆处理,使古城墙原址底部以下的部分土体成为整体,保证古城墙下部不会产生渗水、下沉现象,相当于为古城墙搭建一个四周密封的“混凝土密室”,以确保城墙所处环境不受地下水的影响。同时,依靠防渗墙为支撑在城墙顶端架设玻璃罩,供市民参观。
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告诉记者,在完成古城墙的原址保护后,其展示、管理等工作将由万达负责,但文物部门将提供技术指导与政策支持。他还特别提到,古城墙的展示将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届时,古城墙将免费对外开放,市民不仅可以在地面透过玻璃罩看到古城墙的顶部,还可以通过观光楼梯深入地下,看到古城墙的四周甚至底部。
迁移部分或选址湘江码头
在原址保护的20米城墙之外,还有100多米古城墙去向将如何?记者从长沙市文物局获悉,其余100多米古城墙,将采取异地迁移保护,而迁移选址很可能是湘江码头。
具体而言,古城墙西侧外墙青砖和东侧外墙包砖将采取分层逐块揭取的方式,装在统一尺寸的箱子内运往迁移地,为了确保文物安全,箱体内壁将贴有手工复合薄膜;装箱前,箱底还会铺一层薄薄的细沙,盖箱前也铺一层细沙,以缓冲运输过程中的冲撞力。
城墙中间的夯筑土,在两边包砖揭取后,按一定尺寸进行切割,并在保湿处理后用包装膜包装,同样放置在统一尺寸的箱内迁移。至于条形麻石的迁移,则须进行必要的卫生清理,在此之后照相编号,绘制好分层图和位置图;逐步揭取,按麻石大小,分箱装好迁移。
说到潮宗街古城墙异地迁移部分的选址问题,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表示,目前尚无定论,但根据各方意见,一个很有可能的地方就是湘江码头,将把城墙在码头入口处复原,让人们能在下船上岸的过程中感受古城墙的魅力,这也是在尊重城墙属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它的功能。
另外,湖南省博物馆已经与文物部门沟通,希望将一部分古城墙在其改扩建后的新馆展示,这一意见也在文物部门的考虑之列。
[古城墙年代判断依据]
湖南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熊建华告诉记者,潮宗街古城墙共有两段墙体 ,二号墙体为内外包砖的大型夯土墙体,两侧包砖从底至顶逐步向内叠涩收分。这段墙体的部分青砖上刻有“忠义军”“善化梁五砖”“长沙张壬洪”“宁乡郑滨”等字样,根据字体及内容,并结合墙体内出土遗物,初步判断这段墙体年代为宋元时期。
一号墙体为一处大型夯土遗址,外侧用麻石条包边,麻石内侧与填土之间则填充砖石碎块加固。另外,一号墙体位于二号墙体西侧,两者呈明 显的叠压关系,根据墙体内外侧包含物以及这种叠压关系,初步判断这段墙体年代为明清时期。
[长沙潮宗街古城墙关键词]
古代城墙主体残长120余米
2号墙体现存断面呈梯形,两侧包砖从底到顶逐步向内收分,顶部宽约5.7米,底部宽约6.2米,外侧包砖宽约1.1米,内侧包砖宽约0.4米,高约1.8米-0.5米不等。
1号墙体剖面呈拱形,顶部宽约7.2米,底部宽约19米,高约3米。
拟采取局部截取原址保护及迁移保护的办法
全长120米的城墙选择约20米有代表性的城墙夯土结构保存较好的部分实行原址保护,其余城墙夯土实行迁移保护。两侧青砖全部进行编码揭取保护。
反映各代城墙叠压关系的剖面
2号墙体保存状况尚好,但1号墙体现状较差。本次保护截取反映宋元与明清墙体叠压关系的城墙剖面,厚度在0.4米-0.6米之间,顶部宽约7.2米,底部宽为19米,高约3米。本次迁移保护以供异地陈列展示之用。
明清时期城墙西侧麻石墙(护坡)
城墙西侧有近50米用条形麻石砌的护坡,最高可见叠砌10层,为明清时期加砌。
木桩地钉
宋元时期城墙西侧1.5米有一排大约为20米长的木桩地钉,宽度大约1米左右,估计为城墙外加固路面或建筑基础所用木桩地钉,其年代应为宋元时期。整理/记者徐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