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
如果当地有关部门开通政务微博,78.8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关注”成为“粉丝”。这个来自由《法制日报》及搜狐网共同发起的在线调查数据不禁让人疑惑:在政务微博迅速发展的今天,公众态度为何如此“消极”?
据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报告,至去年底,中国政务微博客总数达50561个,较去年初增长了776.58%。
在回答“怎样看待‘风起云涌’的政务微博”时,有七成受访者选择了“只是赶时髦、走过场,属于作秀行为”,只有6.97%的被调查者认为“正朝着好的趋势发展,只是在过程中出现了些问题”。
五成被调查者认为,“僵尸行为,长久不更新”是目前政务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三成被调查者则认为,主要问题是“政民互动反馈不及时,答复质量不高”。
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今年初发布的政务微博发展分析报告指出,去年“井喷”发展的政务微博,已步入“优胜劣汰期”。与粉丝互动性强、不把微博当“作秀”平台的政府机构微博和官员个人微博,最容易“脱颖而出”,形成稳定、活跃、高质量的受众群。而一部分“寡言寡语”、“官腔”严重、关闭了评论功能的政务微博,或是“过度”使用网络语言、显得“油腔滑调”的政务微博,正走向空壳化。
报告还提出,“分水岭”的产生在于政务微博运营者的心态:是主动迎接挑战、服务民众,还是被动应付围观。
作为政务微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民众在此次调查中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45.85%的被调查者希望“建立网络民意表达的‘制度性回应’,加强对民意的吸纳、回馈、说理制度”,42.82%的被调查者希望“制定有关的电子政务管理办法,遇到不作为行为进行有效问责,将其纳入制度化轨道”,还有11.69%的调查者则认为,“进行专人管理,提升政务人员的媒介素养,管理日常化、专门化”是管理政务微博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