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委员:关注车内空气质量 抵御健康隐形杀手
什么是PM2.5,这个在2011年被美国驻华使馆炒热的概念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我国也逐步开始PM2.5的监测,就在近日发布的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那到底什么是PM2.5,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一项“哈佛六城市研究”的发现表明,空气中细微颗粒物明显降低的城市,死亡率大幅下降;PM2.5每下降1毫克/立方米,死亡率就会下降3%,一年全美能减少7.5万人死亡。
然而,作为逐步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家庭,我们还面临着大的威胁。
在国外,室内和车内污染已经成为公认的威胁人体健康的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就曾出现过多起因车内空气污染伤人致死的事件。在我国,由于车内空气污染所引起的各种中毒事件和法律纠纷这几年随着汽车业的快速发展而增多,包括因苯超标引发的死亡赔偿纠纷案、甲醛超标案、污染致儿童白血病案等等,车内空气毒素超标己成为一个潜在的隐性杀手,其危害甚至大大超过PM2.5。
而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注意,他今年两会的提案就是围绕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所展开的。
作为中国汽车界的标志性人物,李书福委员的提案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意义。李书福委员告诉记者,目前的消费者在购车时,除对汽车的品牌、型号、外观、特性等比较关注外,往往会忽视车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实际上,在车厢这一狭小的空间内,存在着大量有害气体。一直以来,国内对于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众多车主对于新车扑鼻的异味,只能忍耐。“新车味”一度成为人们对于车内空气污染的一种无奈表述。
据了解,新车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有三个,第一个是车内各种配件,如隔音垫、密封件、橡胶件、塑料件、坐椅等不环保化学配方设计; 第二个是车内饰,如车内地板、门内护板、车顶棚衬里、窗帘等;第三个是生产中使用的油漆、稀释剂和黏合用的胶水油漆等。
李书福委员说,德国是最早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国家,并颁布相关法规政策;美国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对材料进行法律化约束要求。但是,由于中国没有这一套控制标准,所以导致了大量外国品牌汽车在中国投放的产品与在欧美投放的产品标准不一致,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我国虽然在2011年10月27日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但该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还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能从实质上对车内有害物质进行抑制。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调研。该机构在检测过程中选取了50款市场上常见的车型,其中车内空气中所含的TVOC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比较平均超标30%;菌落总数与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级参照对比平均超标77.65%,与新加坡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比较平均超标255.30%。
就此问题,李书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权威部门尽快牵头建立类似 C-NCAP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使消费者真正对车内空气污染有知情权。同时能够尽快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转变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从PM2.5到车内空气质量,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隐形杀手日渐浮出水面。在这里我们希望国家的权威部门能够牵头,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国家环境与健康政策法规,重点抓监测与防范,实现源头控制,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污染问题,减少环境相关性疾病发生,缓解医院就诊压力,减轻社保负担,确保环境和健康得到有效保护,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委员简介:
李书福,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 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工程专业,获燕山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