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从基辛格的说法谈起

2012年03月09日16:27
来源:《环球》杂志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性质在中美两国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最近,美国《外交》杂志3/4月号发表的基辛格博士的题为《冲突是一种选择,但没有必然性》的文章也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阐述。

  文章说,美国一些战略思想家认为,中国政策追求两个长期目标:取代美国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首要力量,以及将亚洲巩固成为一个顺从中国经济和外交政策利益的排他性集团,并将美国赶出亚洲;中国的一些理论家则把美国看作是一个决心挫败任何挑战者崛起的超级大国,中国就是美国眼中最无悬念的挑战者,因此两国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基辛格显然不同意上述说法。他认为,不应当把美中关系看作零和游戏,一个繁荣强大的中国的出现,也不应当被假设为美国的战略失败。

  笔者赞同基辛格博士的这一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就是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在过去32年中,中国在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建立的国际体系中得到了发展;而另一方面,美国也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虽然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从总体来说,一个现存的超级大国与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不但实现了和平共处,而且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依赖、互利双赢的关系,这种情况是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按照传统的理论,新崛起的大国必然挑战现存的国际体系,必然与现有的大国发生矛盾和冲突,两者之间的战略摊牌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在中国和美国以及国际上总有那么多人预测中美注定会发生冲突的主要理由。但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两国成功地实现了互利双赢。正如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最近访美时所说的那样,两国今后仍然可以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型道路。

  但两国之间存在着分歧和差异是一个事实。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缺乏战略互信。有的美国学者说,两国之间完全没有互信;有的甚至说,由于两国战略文化的巨大差异,建立互信是不可能的。基辛格博士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美国的战略关切被“与整个非民主世界作战”的意识形态夸大了。在美国左翼和右翼都有人认为,世界和平将来自民主的全球性胜利,而不是来自合作。基辛格不赞成这种“民主和平论”。

  基辛格博士说,最简单的战术是坚持用更大的财力和物力压倒潜在的对手,但他强调在当今的世界这是不可行的。中国和美国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作为持久的现实存在,每个国家都将继续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又不能将自己的安全委托给对方。

  笔者认为基辛格指出的下面一点特别重要:双方都有责任将对方的梦魇考虑在内,还要认识到自己的言论和政策一样,都可能增加对方的猜忌。换成我们的话说,就是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照顾对方的关切,考虑到对方对自己一方的政策和言行的可能反应和感受。

  基辛格博士提出的一个具体建议是建立一个不具有排他性质的“太平洋共同体”,来共同界定两国和平竞争的范围,以此来破解两国的安全困境。首先可以从经济领域做起,因为在经济领域比较容易建立起新的秩序。《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可能是迈向这种共同体的一步。他说:如果各自把推动贸易协定的努力视为孤立战略的一部分,那么亚太地区可能沦落为相互对抗的敌对国家集团。

  这里所说的“太平洋共同体”与前几年有人提倡的G2是不同的。G2是指由于中国的崛起,由于国际上力量的消长,别的国家和国家集团在国际事务中已经黯然失色,而中美两国的作用和两国合作的重要性凸显。因此G2多少是带有排他性的。基辛格所说的“太平洋共同体”,本身不仅是中美两国,它还包括其他相关的国家,没有排他的性质。

  笔者以为,两国关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美两国已经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中国多次表示,对于地区一体化进程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中国无意通过一体化来排斥美国。同样,美国也应当不要以一体化来排斥中国。对于TPP,中国正在进行观察、研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付吉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