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贵州山沟形似天然“灶台”建最大望远镜
探天灶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来自科技界的委员呼吁尽快推进科技创新改革。在贵州平塘县一个叫大窝凼的山沟里,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这个望远镜叫FAST(Five-hundred-meterApertureSphericalradioTelescope),已于2011年3月在我国正式开工建设,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大窝凼的三座山峰形成一个天然“灶台”,可以将FAST这口“大锅”稳稳架在“灶台”上面。
如果射电望远镜足够大,那么就连外星人的电视信号都探测得到——假如外星人真的存在而且爱看电视的话。
4年前,在美国佛州奥兰多市举行的“光学工程国际协会”研讨会上,一位天文学家说:“从理论上说,如果外星人的确有电视节目的话,只要将足够大的射电望远镜对准外星人的星球,就能够接收得到。”
据了解,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300米望远镜相比,该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了约10倍。FAST建成之后,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二三十年。
不过大窝凼的村民都叫不惯FAST这个有些拗口的名字,而是给它取了一个颇为形象的名字:天眼。近日,法晚记者走进大窝凼,探秘这个世纪工程。
探访
从贵阳到“天眼”用了4个半小时
克度镇的大窝凼距离贵州省会城市贵阳,路程有170公里,这样的距离如果路况好的话,一个半小时足以到达。
但记者和FAST的专家从贵阳到大窝凼却用了4个半小时。车子在狭窄而又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窗外高大巍峨的大山不时在眼前晃过。
车开到距离大窝凼还有5公里的克度镇的时候,记者发现路边有许多在建或已经盖好的新房子。在到达城镇中心的时候,由于修路还发生了堵车。
“自从FAST项目落实后,这个镇比以前热闹多了,而且沿街盖起了许多房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现场办副主任高龙指着路边新房子说,现在这个镇上的人比4年之前多了1/3。
最大望远镜工程工地“冷清”
记者到达大窝凼后发现,大窝凼的三座山峰构成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中间的洼地就是“天眼”将要落地的地方。三座山峰每峰间距离是500米左右,形成一个天然“灶台”,可以将FAST这口“大锅”稳稳架在上面!望远镜建成后将会填满整个山谷。
“天眼”被四周峻峭的山峰包围,它就像一口巨大的铁锅呈现在眼前。这口“大锅”几乎超过500米深。“大灶台”几乎已经成形,水平面积将近20万平方米。
然而,与其世界之最的名声相比,施工场面并没有记者想象中的“热火朝天”或“轰轰烈烈”,只有几台挖掘机在“锅底”工作,几辆卡车从“锅沿”上沿着螺旋状的山路向下,一直到“锅底”,然后再装上被挖下的土石,又沿着螺旋状的山路回到“锅沿”上。
在“锅沿”部分,有一群工人正在砌墙,“锅”的四周显露出棕红色的岩壁。
现场施工人员解释这种“冷清”说:“目前,场地上有140多人在施工,由于大窝凼呈‘锅’状,为保证安全,施工必须分段进行,不能上下同时开工。”
从“锅沿”到“锅底”用了15分钟
站在“锅沿”上,看“锅底”的施工人员,小如蚂蚁。
由于“大锅”很深,锅沿坡度很大,所以运输土石料的卡车,无法走一条直线直接从锅底行驶出来,只能绕着锅沿形成的环道盘旋而出,因此记者下坑探访也只能顺着这条环路自上而下。
沿着环路而下,装载着多半车厢土石的车不停地在身边缓缓驶过。这里的工作人介绍,由于道路坡度较大,如果装满车厢,爬坡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就装多半车厢。
等记者来到“锅底”时,计算了下时间,共用时15分钟。抬头仰望,就可以看出这个大坑是由周边几座高山“围拢”而成,站在锅底,由于大坑很深,导致倍感压抑,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
这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锅底”,确实十分平坦,在车辆没有驶过的地方,绿草还在努力地生长,不远处有3台挖掘机不停地忙碌着。“为了工程的需要,从现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再往下挖掘8米左右。”
离挖掘机不远处,散落的土灰色的瓦片以及丢弃的半截石磨静静地躺着,旁边还有碎石堆积围绕的田地,这说明此处之前就是村民的住处与田地。
站在“锅底”手机没有了信号
站在“锅底”,记者发现手机没有了信号。“选址中有一种环境最重要,就是无线电环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现场办副主任高龙告诉记者。
他说,调频电台、电视、手机以及其他无线电数据的传输都会对射电望远镜的观测造成干扰,就好像在交头接耳的会议上无法听清发言者讲话一样。大射电望远镜对电磁环境有很高的要求,项目地址半径5公里之内必须保持宁静和电磁环境不受干扰。
高龙说,2005年,国际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委员会成员米勒纳等人到达大窝凼时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很满意,随后就开始对这里的无线电环境进行24小时监测,连续测了4周。
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说,在米勒纳等人离开后,我国在这里进行了至少一年的无线电环境观测。
影响
村民结束外地打工生涯在家门口工作
据了解,现在这个镇上的人比4年之前多了1/3。
“新来的镇长为了提升该镇的形象,使克度镇交通更加便捷,正在规划新的道路。”高龙介绍,自从项目落地以后,该镇的旅馆也比以前增加了五六家。
大窝凼的搬迁自2008年初开始,克度镇绿水村大窝凼村民组只有12户63名村民。“没有‘天眼’做媒,我们大窝凼肯定是难有外人知道的地方。”已在大窝凼生活了近80年的黄华美激动地说。
据记者在克度镇上采访安置在那里的村民得知,克度镇为他们修建了现代化的“洋房”,并进行了土地赔偿。
“这个大项目在此施工,我也不用再去很远的广西打工了。”42岁的砌墙工人惠顺先,一边擦拭着腮边的汗水一边高兴地说。在这个项目之前,他和妻子梁登珍扔下两个孩子已经在广西打工5年了,连做梦都没想到,能在自家门口工作,“薪水也不错,离家也近,而且孩子见到我们的次数更多了。”
为赶工期,夫妻每天起早贪黑,早上天未亮就下到大窝凼去,直到夜幕变成一团漆黑才提着手电从大窝凼爬出来。她还感叹地说,来了十多天,才打了两个孔。
一山之隔正在挖排水隧道
随后记者和专家慢慢爬出“大锅”,去往与“大锅”一山之隔的射电望远镜排水隧道施工地。由于道路坡度较大,且非常崎岖难走,专家建议开越野车去,“道路崎岖不平,普通车辆很容易就托底。”
当越野车在坡度为40度梯形车道小心翼翼地“挪着”时,透过车窗可以看到,眼下就是万丈深渊,记者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最后车子在山底由碎石堆积的平台停了下来,还未走进隧道,就听见“咔咔”钻石的声音从隧道里传出来,记者随同专家走进隧道,刚一进就感到灰尘的呛味。走了大约几百米左右,就看见螺旋钻机上站着8个人,他们在拿着钻不停地在山体上钻洞。
“钻洞就是为了放炸药。”据施工方介绍,建设该隧道,能够抵御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现在加快施工,该隧道将于2012年底前完工。 本版文/记者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