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 陈红艳 实习生 刘晓娟 通讯员 王丽霞 黄爱成 报道 近日,中山大学年轻帅气的贺雄雷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发现了染色质结构调节DNA突变的新机制,研究成果在3月9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此项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肿瘤等疾病相关突变的发生。这也是中大近十年来首次以第一单位在《科学》上发文。
突变是生物演化的基础,也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人类的遗传物质DNA由A、T、C和G四种碱基组成,其中C碱基很容易发生水解脱氨,最终变成碱基T,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异。据统计,约1/4的人类遗传疾病是由C到T突变引起,因此关于这类突变在细胞内是否或如何被调节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问题。贺雄雷教授团队经过整整两年的实验研究发现,真核生物细胞中核小体结构可以抑制碱基C的水解脱氨,从而降低C到T突变。该发现揭示了染色质结构对遗传核心事件DNA突变的调节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包括肿瘤相关突变的发生,并对认识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及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但贺教授也表示,“(研究结果的)应用是以后的事情。”
最终,团队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发表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学术期刊之一的《科学》杂志(影响因子31.364),实现了中山大学在《科学》论文上的新突破。这也是中大近十年来首次以第一单位在《科学》上发文。中大2008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陈小舒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贺雄雷其人
贺雄雷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大生科院,2007年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后,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并直接被聘为教授。那时候他还不满30岁,是当时中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之一,被学生称为“中大最萌教授”。贺雄雷教授致力于染色体的研究,于2010年分别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Genetics(影响因子34.284)发表两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