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0岁女孩的微博炫富,引发社会轩然大波,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推向舆论的漩涡,继而使各基金会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迟宝荣认为,诚信危机成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除了“郭美美事件”,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假鸡蛋”等诸多“造假门”被频频曝光;小悦悦被撞,18个目击者绕道而行;类似药家鑫的事件,极大触动了国人的神经。
司空见惯的还有这样的现象:人们无视地铁口“止步”的牌子,常常逆道而行;会议室明明标注“禁止吸烟”,总有一些人视而不见,甚至在电梯里吞云吐雾;拥堵不堪的道路上,汽笛长鸣,大货车渣土四溅,超龄车喷着黑烟……
这些都让迟宝荣痛心疾首。她说:“当前,中国诚信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危害是什么?如何化解这场灾难?社会公德为什么大面积缺失?应该有人关心这些事啊!”在今年两会上,她和叶乔波、王宇等12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成因与对策》的提案,将自己的思考和忧虑写了进去。
委员们认为,社会公德大面积缺失首先源于政府诚信的缺失。“目前,政府诚信缺失现象严重,给社会风气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诚信意识十分淡薄,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招商引资满口承诺,但‘关门打狗’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从上到下相互推诿,承诺不能如约兑现或根本不兑现。”
迟宝荣认为,中国虽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但政府对市场的介入仍然很大,时常人为设障,角色错位。地方政府在尽力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却没有让公共政策及相关利益真正惠及全社会。
“最为群众诟病的是一些官员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这损害了政府形象。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刑责处罚却因人而异。这些深层次的败德现象和不良事件的多发频发,源于某些监督机构形同虚设,执法人员疲软无能,甚至执法犯法,远不能跟上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委员们称,让人忧心忡忡的仇官、仇富现象悄然升温,虽然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的非理性心态,但社会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贫富不均造成的社会心态严重失衡与扭曲,极大影响了和谐社会的生存环境。
叶乔波委员指出,在当今中国,缺乏社会公德的坚定维护者、敏锐的监督者和侠义的“处罚实施者”。这些主体的严重欠缺,致使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得不到激励,破坏者也得不到处罚。于是,大家对社会公德都视而不见,想遵守就遵守,不想遵守就可以不遵守。
“焦点事件的频繁出现,不断挑战公序良俗,拷问社会良知。今天的道德底线在哪里?政府、社会、个人应该做点什么?”委员们问道。
迟宝荣表示,希望政府能积极、稳妥地改革政务体制,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只有真正实现宪法给予每个人的权利,让社会充满公平、正义的阳光,才能让百姓在诚信的环境中有尊严地生活,才能真正让百姓信赖政府,支持政府。对公职人员的渎职行为、违法行为要逐级问责,而不是找几个替罪羊了事。
与此同时,政府还有一项工作:加强商业监管,严惩假冒伪劣产品,提高行业诚信。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建筑业、运输业等行业,政府要加大对其监管和查处力度,要严加打击商业欺诈行为,杜绝虚假广告及商场促销的欺骗行为。就关乎生命的食品、药品坑蒙欺骗行为,应给予最高刑事处罚。
针对公民个人的败德行为,迟宝荣建议,金融、公检法等相关机构,要共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加大个人失信成本,全面记录和高效传递信用信息,通过拒绝交易形成全社会对失信者的联防惩戒机制,使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成为国民公德培育的有效手段。
委员们在联合提案中还建议以法促德,利用立法等手段促进社会公德的确立与遵守。发达国家和地区均采纳以法促德手段,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德的遵守。王宇委员说:“以前内地游客到香港一下飞机,导游一般都要求看好自己的包什么的,现在则提醒大家不要吸烟,吸一支烟的代价可能就抵一张飞机票。”在香港,乱扔垃圾要被罚1500港币,在电梯间吸烟则罚5000港币。
联合提案还特别提到正确发挥媒体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引导作用。社会道德主要是通过舆论的引导、谴责与监督来维护实现的,要注重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公众的影响与渗透,积极发挥媒体对社会道德事件报道的舆论压力。同时,要避免媒体、尤其是网络对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过分夸大,影响社会道德建设与政府公信力的建立。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