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委员就要尽力,别到这里开同学会老乡会
小崔两会再“放炮”
本刊记者 刘畅
今年,是本届政协履职的最后一年,也是崔永元当政协委员的第五年。3月2日下午3点多,全国政协委员驻地、北京国际饭店的大堂内还没多少人,崔永元便早早前来报到。他提着公文包,头发有些蓬乱,面色略显疲惫,刚随意坐到登记处旁边的椅子上,便被一群记者围住。
“您看了新拍的《西游记》吗?怎么看待经典翻拍?”记者问。“我从来不看电视剧,还没无聊到那种程度。”崔永元说。“那您怎么看待中国电影走不出去?”“国外影业纯属商业市场,不会有人用审查等手段限制中国电影的播放。如果中国电影出口存在障碍,说白了就是人家不爱看,并不存在‘门槛’之说……”
崔永元依旧快人快语。去年,他提倡代表、委员要实地探访考察,“用脚写提案”,而不能只在网上随便看看、了解情况。今年,他又有哪些心里话?两会期间,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程对崔永元进行了追踪采访。
递交“史上问题最多提案”
崔永元坦言,为了让自己的提案有理有据,近年来他曾不止一次地自掏腰包,四处调研,却越调查越苦恼。
“我为提医改的提案忙活了3年,甚至为了解先进做法专门去了趟美国,和很多专家、医院院长座谈。我问一个院长,他们的进药程序是什么?院长说,他们有一个委员会,由副院长、药房主任、药剂师和普通医生4个人组成,能保证药品以准确、合理的价位进到医院药房,但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啊。我于是追问,这个过程中若是4个人同时出现了类似腐败的问题怎么办?院长听不懂,又和委员会的几位委员研究了半天才恍然大悟,吃惊地说,‘没可能吧!’我心里当时特别凉,因为这在中国是有可能的。40个(委员会成员)也没戏!”
崔永元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不是我们没有招。所有招都有,并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只是那些招在国外有用,放在我们这儿就没用了”。这样的对比,突然让崔永元不知所措,不知这个提案该如何进行下去。
他也想过其他提案,甚至设想,今年两会期间,自己从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走下来,将提案展示给迎面而来的记者。“崔委员的提案是‘要严惩支持强拆的地方政府官员’,‘尽快实施文化体育产业化政策’,肯定都会赢得一片叫好。但这些事网上天天都有人在讨论,要生动具体得多,还有必要将它变成两会提案在两会上提吗?我觉得有点哗众取宠,没有必要。”
思来想去,崔永元决定通过网络征集建议。今年2月26日,会议开幕前一周,他通过微博发布“征集令”:“开两会,征集大家建议和关心的问题,我带到会上去。开始!”继而又补充道:“如果您的建议过长,可发到我的邮箱,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的邮箱……”至两会开幕,他共收到网友来信1367封。除去重复、无效和反映个人问题的,剩余750封邮件中,共统计到有效建议270条。他将它们汇总成“史上问题最多的提案”,又将这些问题分类,用饼状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带上了会。
“一个陕西小伙子在发给我的邮件中说,他们那儿娶媳妇的礼金一年涨1万,今年已经涨到8万,再加上婚宴,娶个媳妇要20万,他为娶不起媳妇直发愁。”崔永元笑着说,这是他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一封邮件,“这个问题,两会当然解决不了,但仔细想来,它背后体现了边远地区的一些陋习,是否应进行改善?否则,因为彩礼太高娶不起媳妇而当光棍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会矛盾激化了,就很危险”。
崔永元说,自己当时公开邮箱的另一个打算,是想看看给自己发来邮件的所有人中,有多少是真心实意提意见的。“从结果来看,网友比想象的要理性。”
“我后来想到,大多数老百姓所反映的,可能只是一件小事,是因为寄了信却没收到回复,政府办公电话又打不通或仅仅只让语音留言,小矛盾才转化为大矛盾,整个社会才像一个大高压锅,好像老有要爆炸的可能。”这让崔永元有了新的想法,“能否建立一个大的网上‘信访局’,为网友提供意见的出口,让每个代表、委员在日常状态下也能上网听取民意,或直接回复,或出面联系相关部门,然后将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全部公开挂到网站上。这样,代表、委员们就成了政府和群众间的联系人,也成为高压锅上的‘泄压阀’,让它炸不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