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钟传芳 实习生 刘昕月
专访对象:
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律师 朱永平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彭澎
广州美食专家 劳毅波
羊城晚报连续两天推出重磅文章,揭露黄沙海鲜市场“宰客”内幕(详见14日A7版和15日A5版)。耐人寻味的是,广州市质监部门与本报记者一道对市场的“海鲜秤”进行突击检查,竟然查不出一起短秤现象。
街坊的投诉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查结果,为何构成强烈落差?有人指出,监督部门身穿制服手执计量砝码而来,档主早已纷纷“执生”。监督部门在突击检查后,一句“不排除有商家突查前更换电子秤”,被街坊们称为“监督力度散漫的开脱之词”。
黄沙海鲜市场交易乱象屡被曝光,加强规管到底有何妙方?
反思“乱象”
“足价才可足秤”
档主何以明目张胆?
暗访实录:经过讲价,档口答应龙虾每斤价格从180元降到155元,但档主提出:“180元一斤的话,足价足秤。”事实上,按每斤155元算,龙虾“称出”两斤四,后来按180元的单价,却称出实际上的一斤六两。
劳毅波:卖方认为其定价格相对合理,而买家却认为其中必有水分,买卖双方在价格上难达共识,但不做生意是不可以的,卖家为了坚持自己的“心理价”,势必会在其他方面做手脚,缺斤短两就总是出现了。
彭澎:这可以说是中国市场交易特有模式吧。表面上商家让利,但实际上做了手脚。
屡屡短斤缺两
市民为何继续帮衬?
暗访实录:不少曾帮衬过黄沙市场的街坊,总结出了该市场缺斤短两的“六宗罪”,然而奇怪的是,街坊们往往一边控诉,一边却又继续帮衬。这样会否助长商家的不诚之风?
劳毅波:这其中存在很多理由。譬如这里的海鲜很新鲜,同时产业集聚,可以选择的种类很多,相对于去肉菜市场,省去了很多奔波。虽然黄沙水产市场的海产品不一定最便宜,但相对于其他零售商来说,由于减少了水产品的损耗,价格上应该较能满足消费者需要。
破解“讹秤”
效仿出租车,
在电子秤上贴签封
14日的突击检查中,质监部门曾表示,若商家使用“统一配秤”,则“讹秤”难有生存空间,然而统一用秤,却没法规支持。
目前广州市运营的出租车,其计价器不仅需经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且经过签封,不能私自开封拆除。有街坊认为,标示明确的签封是否也能在水产市场的电子秤上出现?
朱永平:这是一种十分可行的办法,如果出现类似出租车打表器的标签,消费者放心购物的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监督作用,但这种技术是否成形还有待市场检验。
劳毅波:用这种办法并不容易,因为在秤上作弊的手段其实很多。其实还可以让计量监督部门在各个档口配备一个标准砝码,街坊可以先对卖主的秤进行检验。但是,这和拿着秤去买东西效果是一样的,买卖双方的不信任感会继续加深。
借鉴“菜篮子”,
海鲜也报价格行情
很多到黄沙水产市场购物的街坊都表示,只凭档主开价,消费者难以把握海产品的“行情”,难免被骗。但购买肉菜,价格则明晰得多。广州市物价局每天均通过各种媒体发布广州市“菜篮子”价格行情。“菜篮子”报价模式,有无希望用到海产品的销售上?
彭澎:这是一个十分好的提议。采取“菜篮子”报价的形式,有利于信息的公开。对消费者而言,会综合水产品报价和卖方提出的价格,即使砍价也不会过分伤害卖家利益。作为卖家,相关价格信息公开后,也减少他们的暴利空间。买卖双方的信任程度加深了,会使交易更加顺利。
朱永平:这种做法肯定是有一定效果的。报价本身是一种监管手段,可以防止某些不良商家自行提价。消费者看到报价后,会在自己心中设定一个价格,这会让很多自行提价的商家无生意可做,从而保证整个市场的良好运作。
14日下午,记者随广州市荔湾区质监局人员到黄沙海鲜市场突击检查。此前暗访时存在“讹秤”现象的三家海鲜档经检测,均未发现其电子秤存在异样。随后检查约50家档口,电子秤几乎“全线通过”。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多名来买海鲜的市民,多数市民对该市场讹秤现象都心知肚明,与监督部门的检查结果明显不符。年轻人阿浩说:“我每次去水产市场都会被讹秤!”
对此,律师学者纷纷支招
吁建长效暗查机制
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永平坦言,从客观事实上看,计量监督部门在日常执法中存在缺位现象。朱永平提出:质监部门可以考虑建立长效暗查机制,“穿着便衣,到市场去取得证据,开展暗查,这是一种隐性的执法方式”。
朱永平表示,这与“钓鱼”执法不同,监督人员以顾客身份经常到市场调查,可以打击不法商家的侥幸心理,达到净化市场的效果。“只要是大型的综合性市场,都需要这种长效暗查机制,这是一种合法的行政执法方式”。
政府检查应常规化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也表达了类似看法:“政府应该将检查日常化、常规化,不能只在有问题的时候去查,否则的话,这样的检查只能是一场作秀。”
可重定“游戏规则”
经常出入各地水产市场的广州美食专家劳毅波认为,商家欺诈、媒体曝光、政府出动,这一连串动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拉锯战”,规管水产市场公平交易,较为可行的办法是“换一套游戏规则”。劳毅波说:“譬如,现在用重量来计算价格,是否可以变为以产品来计价,规定每件单价,省去了计量中可能出现的猫腻。”
他还表示,若计价方式不变,既然政府部门难以有效监管,不如出钱聘请第三方,重新划定“游戏规则”。
钟传芳、刘昕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