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全班考第二名,因为我是低保户,就被一些同学瞧不起!”
晨报讯(记者 尚琳)学习不差,又正值初三的关键时刻,15岁的小瑞(化名)却不去上学了。
他说,家里是低保户,他不想看到每次要学费的时候,母亲焦急的样子。
他又说,同学们都知道他是低保户,总觉得和别人不一样!
他深深地记得,一次上自习课时同学挨个发卷子做题,惟独没发给他,得到同学的答复是“你做卷子没价值。”
这,刺痛了他!
母亲:每次学校交钱,儿子总拖到最后才说
得知小瑞的境遇,还是因为他妈妈的哭诉。
昨日9时30分,在本报与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办的“招募志愿者,社区讲教育”活动中,小瑞的妈妈刘女士边哭边说着孩子的情况
刘女士说,她离婚后带着儿子从农村来到沈阳,儿子没上过幼儿园,一直在沈河区租房子,是低保户家庭,虽然自己每月打两份工,但加起来也就1000多元工资,只够母子俩生活。
“从去年9月初开始,正在上初三的儿子,就主动辍学了,”刘女士说,“儿子学习挺好,学年排名30左右,辍学时还到饭店打工两个多月,赚的钱都补贴家里了。”
刘女士觉得,孩子要强且懂事,“去年,儿子每月得交近千元的补课等费用,不是我到学校求老师帮忙减免,就是到处去借,所以儿子都是交钱的最后一天和我说。”
刘女士分析,儿子上小学时,全班有三个孩子是低保户,相互有个伴,到了中学全班就儿子是低保户,有一次学校要交低保户的复印件,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孩子:同学说我“没有价值”
在得知小瑞的情况后,记者见到了他。生活中的小瑞很腼腆,始终低着头,不愿多说话。
提起辍学的原因,小瑞说,想分担母亲的压力,不想看到要钱时她焦急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都知道他是低保户,总觉得和别人不一样!
“我全班考第二名,就是因为我是低保户,有些同学就瞧不起我!”小瑞说,虽然很怀念上学的日子,但不愿意看到有些同学,现在觉得对不起班主任老师和母亲。
辍学期间,小瑞到两家饭店各打工一个月,工作时间从10时至23时。最多要干17个小时,太累了,还不能请假,实在坚持不下来!
现在班主任老师希望小瑞回学校上学,最起码还可以不花钱上个技校,但是小瑞不想上技校,他知道只有上个好大学,他才能过上好日子。
“我学习没问题,落下的都能补上,但心理有问题,总静不下心。”小瑞说,永远忘不了同学说他“没有价值”。小瑞还说,如果再回学校,一定不拿低保户的特殊照顾。
编后
一个面临中考的孩子,在最关键的时候辍学了。
困扰他的不是贫穷,而是同学们对贫穷的反应。
在这个敏感得有些自卑的孩子的决定背后,我们能怨谁呢?
一个事实是,在社会中家庭财富的多寡往往相对隐性,一家人生活在一个圈子里,即使贫穷,直观的刺激也较小。然而,这种问题放到集体生存的校园里,贫富差异很容易展示出来。
因此,这种现象极有可能导致穷富学生的群体分化:穷学生会自卑、妒忌、孤僻,甚至因为虚荣心而铤而走险;而富学生则会狂妄、孤高、自私自利、难以承受挫折。
面对此种问题的发生,我们该怎么帮助我们的孩子?怎样正确认识贫富差异?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或者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