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少女治痘吃出尿毒症 4名医细数家庭用药12误区

2012年03月19日16:26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许沁 肖波 朱蒙雪
四位名医昨日为市民详解 “家庭用药,‘药毒危害’知多少? ”
四位名医昨日为市民详解 “家庭用药,‘药毒危害’知多少?”
本版图片均为 晚报 何雯亚 现场图片不少观众带着纸笔前来,记下专家的“金玉良言”
不少观众带着纸笔前来,记下专家的"金玉良言" 本版图片均为 晚报 何雯亚 现场图片

  晚报记者 许沁 肖波 朱蒙雪 报道

  因为治脸上的青春痘吃了半年龙胆泻肝丸,结果花季少女竟吃出尿毒症!许多高血压病人只认商品名、不看化学名,仅因为商品名不同就认为两种降压药成分不同而同时服用,导致用药剂量过大,带来用药不安全……昨天,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七届解放健康讲坛《名医话养生》特辑在新落成的莘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大厦举行,此次主题为“家庭用药,‘药毒危害’知多少? ”。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杜文民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陈绍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学博士张晓波,为市民一一纠正在日常用药中的12大误区,指导市民科学、正确、合理地用药。

  本届解放健康讲坛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新闻晚报、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承办,嘉美广告、114名医导航协办,支持单位为上海农商银行。

  【误区1 过量服药】

  求快效反招不良反应

  孩子发热了,最好能多用点抗生素,退热见效快;感冒咳嗽了,最好几包小柴胡颗粒、一整瓶川贝枇杷膏一起喝下去,剂量大点没关系,只要“立竿见影”……针对不少市民为求快速见效而盲目过量用药的现象,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杜文民博士表示,虽然目前不少市民普遍持有“希望药吃得多一点,病能好得快一点”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在药理学上却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盲目地增加药品剂量,不会增加疗效,反而只会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

  【误区2 盲目补钙】

  吃出结石、便秘

  年纪大了,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多吃点药,没有关系。事实上,这种观点极为错误!杜文民博士分析说,对于老人、孕妇和儿童这三大类特殊群体,他们的用药都是非常讲究的,应根据年龄、体重和怀孕等特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却非常容易被忽略。对于老人来说,肝肾代谢功能减退,老年人用药上应选用尽可能少的药。此外,还有一些女性或老年人群,为了防止骨质疏松,“拼命”吃钙片。有报道说,盲目补钙还可能引起结石、便秘等情况。建议最好还是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最好还是要在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治疗下按照正规方法补钙,钙片、维生素都不能过量乱补,否则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

  【误区3 乱服中药】

  治痘吃出尿毒症

  不少人都认为,中药安全无副作用,还可以滋补,长期吃中药,只会养生不会“害身”。杜文民博士纠正说,除了西药有不良反应外,滥用中药也可能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曾有一位家长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他的女儿因为脸上长痘痘一直吃龙胆泻肝丸,结果半年后,女孩竟查出患上尿毒症!据统计,仅龙胆泻肝丸在上海就监测收集到30多例因此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一些人一感冒就喝小柴胡,夏天一头晕就服用藿香正气水,每天都吃六味地黄丸,甚至还当成维生素片一样吃,其实,中药治疗自有一套理论和体系,并非人人都适合某一种药物,应根据体质和中医理论辩证使用相应的中药。另外,在中西药联合使用中,也要当心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误区4 滥用减肥药】

  致心脏损害、胃肠紊乱

  开春了,不少女孩为了追求苗条的身材,就早早吃起减肥药。有的嫌见效慢,甚至还买些泻药来吃。杜文民博士说,一些女性为了追求体型好看,盲目滥用减肥药,结果可能导致诸如心脏损害、胃肠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甚至肝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本市也曾接到过因服用含有西布曲明成分减肥药的不良反应报告,幸好没有死亡等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大多数人吃了相关减肥药后还只是出现心悸、心慌以及高血压等症状。

  【误区5 服药方式随意】

  躺着服药会对食道造成损害

  很多病人选择躺着服药,以为这样既不影响休息,又能按时服药。事实上,在用药时,有很多用药行为也容易产生药品不良反应。治病时要想获得最佳疗效,除了要选择正确的药物和剂量外,正确的服药方式也非常重要。但调查显示,45%的患者服药方式并不正确。杜文民博士为此纠正:大部分口服药要站着用温开水服,很多人因为生病躺在床上服药,很容易导致药品黏在食道上造成损害。但也并非所有口服药物都应站着服用。硝酸甘油作为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若病人站着含服,可能因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引起一时性贫血而昏倒。含服药物半小时左右,会有头昏、头胀等感觉,此时若站立,就容易摔倒。在含服硝酸甘油片时,最好采取半卧位姿势。另外,干吞药物、茶水服药等,也都是错误的。

  【误区6 捏鼻子灌药】

  容易致孩子过量用药

  给孩子吃药是家长最头疼的事。家长为了孩子能吃药,通过碾药、灌药、加糖以及果汁服药等种种方法,想方设法引诱孩子。这些不当的服药方式对孩子来说,可能影响药物作用。杜文民博士说,给孩子服药时捏着鼻子灌,很容易导致过量用药。还有一些家长将药品碾碎后给孩子服,甚至为了口感,让孩子用果汁服药、服中药时加点糖或将胶囊剂拆开服等,这些不当做法都会影响到药物的作用。

  【误区7 药与酒同服】

  相当于埋下“定时炸弹”

  不少中老年人因为失眠,临睡前常有喝点小酒的习惯,但老年人常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果服过药后再喝酒睡觉,相当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极其危险!日前,美国流行天后惠特尼的死因怀疑就是因为服用了阿普唑仑等处方药与酒精混合之后而引起的反应。杜文民博士表示,阿普唑仑等中枢神经类安眠药与酒精混合后引起的反应,可能抑制中枢神经或呼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绝大部分的药物不能在饮酒后服用,诸如镇静催眠类药物、降糖药、阿司匹林、抗癌药、降压药,甚至抗生素等。

  【误区8 只认商品名】

  会导致降压药重复使用

  “现在很多高血压病人吃药态度很认真,但操作很粗糙。 ”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陈绍行教授说,有不少病人在家庭药箱里备了好几种甚至十几种降压药。即便成分相同,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也会有不同的商品名,导致同一种降压药在病人看来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许多高血压病人只认商品名、不看化学名,仅因为商品名不同就认为两种降压药成分不同而同时服用,从而导致用药剂量过大,带来用药不安全。更夸张的是,有的病人看门诊时向医生描述自己所服用的降压药,连商品名也不记得,只知道药物的形态和颜色。陈绍行提醒,高血压病人用药时一定要非常仔细,建议将家庭药箱里常备的降压药按照化学名归类,切忌仅因商品名不同就认为是不同成分的药物而导致重复服药。

  【误区9 相信“灵药”】

  高血压治疗要有长期准备

  怕吃药、抗拒吃药和“就怕药吃不够”,抱着这两类心态的高血压患者相当常见。有的患者知道自己有了高血压后非常着急,在一周内会跑多家医院、看多个专家门诊、服多种降压药物,但这些患者血压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随着高血压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的小胖墩、小白领也越来越多。和“怕药吃不够”的老年人相反,不少处于青壮年的白领担心药有副作用、不甘心年纪轻轻就长期吃降压药,非常怕吃药,总想着找一种“灵药”或通过某些仪器来控制血压。陈绍行表示,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高血压的治疗应该做好长期服药的准备。但有些年轻患者担心“是药三分毒”、不愿长期服药。陈绍兴强调,该服用的药物一定要服用,其实,降压药物绝大部分经过四期临床检验,安全有效,长期服用不会成瘾。另一方面,想要不吃药,也有这种可能性,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 “灵药”、“偏方”、“仪器”,而应首先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把体重降下来以便远离药物、减少服药种类和剂量,从而避免不良反应。至于保健品,最多作为药物治疗外的辅助手段,芹菜汁、洋葱泡红酒等民间偏方也有些人在用,但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若本身胃不好、早晨起床就喝一杯冰冷的芹菜汁,血压没降下来、胃倒受到伤害了。

  【误区10 孩子感冒就用抗生素】

  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感冒发烧就要求开头孢,其实,头孢类药物是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大多需要每六到八小时用药一次。如果静脉点滴头孢,不可能一天打三次点滴,所以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要静脉点滴。”张晓波医生表示,小儿科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小儿科的医生来说,抗生素本来就不应随意使用,更别说长期使用。虽然抗生素品种很多,儿童最常用的抗生素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青霉素和头孢类,还有红霉素或罗红霉素类。但即使是这两类药的耐药性也很厉害,也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不小的影响。

  【误区11 高烧不处理硬挺着】

  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惊厥

  发烧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健康问题,过高的体温可能导致孩子惊厥。那么到底体温多少算发烧?张晓波说,体温的测量分为三种口温、肛温和腋温。最准确的体温是肛温,当肛温高于38℃的就是发烧,超过38.5℃可使用退烧药,应作降温处理后再到医院就诊。

  有些孩子肛温超过39℃家长还硬扛着,让孩子挺到上医院。其实,孩子新陈代谢快,有时体温上升过快,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惊厥。张医生建议,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备有退热药。如果孩子体温居高不下,就需配合使用物理降温,冷毛巾或冰宝贴敷在额头,洗温水澡,用医院配制的50%酒精擦拭身体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误区12 抗体是生病产生的】

  一般指水痘等传染性疾病

  “我听说有人认为小孩开始长大就应生病,这是一个自然本能,生病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抗体,更多的抗体是要通过生病本身产生。”有很多家长抱这样的想法。张医生表示,抗体的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有些传染病一旦生过一次病后,体内就建立抗体,以后不会再生第二次。但更多发生的咳嗽感冒等疾病,并非生过一次、看好就不会再发生,包括肺炎等,是可能反复感染发作的疾病。市民认为的抗体可能更多地是类似水痘等传染性疾病。

我要发布

手机看新闻,天天抽大奖

订阅成功!

请查收短信,下载安装搜狐新闻客户端

iPhone看新闻,请用搜狐新闻资客户端!

iPhone看新闻,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