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布鲁塞尔3月25日电(记者 张杰)欧盟目前决定,向近20年来,遭受科尼为首的上帝抵抗军危害的非洲人提供价值9百万欧元的人道主义援助。舆论认为,欧盟的此项措施是联合国和非盟打击叛军联合军事行动的一部分。
欧盟的此项决定是在本周六南苏丹首府朱巴宣布的。南苏丹副总统马查尔、非盟上帝抵抗军特使马德拉、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穆萨等人出息了此次发布会。
在会议倡导下,乌干达、南苏丹、刚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中非共和国的高级指挥官将指挥一支5000人的军队,追捕上帝抵抗军的领导者。
上帝抵抗军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乌干达,主要袭击对象是军队和无辜平民。在乌干达军队的打击下,该叛军已经转移到周边国家,继续进行绑架和屠杀行径,导致了上千人流离失所。但该部队行踪诡异,目前仍未发现其确切位置。
评论:自媒体时代,让邪恶无处遁形
估计在2012年之前,或者说是在2012年3月之前,科尼以及上帝抵抗军的名字还不为大家所知。是的,在信息十分闭塞的非洲乌干达,一支叛军的残忍行径似乎也不会为国外所知,但自从3月,一段名为《科尼2012》的视频被放到网上之后,全世界似乎一下子认识了这支叛军以及这名在非洲臭名昭著的匪首。
对欧美国家来说,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否获得利益,而乌干达这个对他们而言"鸟都不拉屎"的地方,没有他们的利益,他们又为什么需要兴师动众地去帮助他们呢?所谓受害者和家庭的种种痛苦,离西方的美好世界还很远很远,似乎根本没有必要劳师远征,"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马基雅维利主义依然对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上有很大影响,西方的政客最关心的依然是利益。
但世界上依然会有一些人关心别人,愿意去帮助别人,愿意为他们奔走呼吁,只是世界这么大,他们的呼声似乎过于渺小直到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互联网、乃至社交网站以及微博等自媒体网站的兴起,给予了这些想帮助别人的人以平台和空间,他们的呼吁可以被自己的朋友转发,而朋友的朋友也可以一转再转,这样,一个人的呼声可以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公众的声音,受到传统舆论和政府的注意,而到了此时,所呼吁的问题就不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变成了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
《科尼2012》便是如此,短片制作人在视频中反复播放上帝抵抗军的暴行,反复表述受害者们的恐惧与无助,反复地向观看者传递一种信念:将每个人的信念汇聚到一起,就会形成舆论的海洋,当普通人的呼声可以通过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时候,世界也会越变越好。于是,短短时间内,此段视频被传遍世界各地,BBC、CNN等主流媒体也大肆跟进报道。现在谁又敢说,美国派出军事顾问团,欧盟向该地区实行人道主义援助不是受此视频的影响呢?
安迪·沃霍尔曾经表示,"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出名"。现在他的语言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已经成为现实,科尼这个名字,伴随着他领导的叛军的种种暴行,已经成功的为天下人所知,希望在自媒体时代,全世界的邪恶,都能无处遁形。
又记: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科尼2012》这段视频的水准,英国卫报曾经调查,制作该段视频的非政府组织,是由前媒体人和前金融工作者为领导的,雇员也多为媒体从业者,他们更在意媒体的曝光度,而且他们也明白公众喜欢听什么,想听什么,明白怎样引导公众的舆论导向。为了达到此目的,短片中运用的视频画面大都是6年前拍摄的,并且夸大了上帝抵抗军的人数,揣测了其娃娃军的人数,而忽略了目前乌干达地区百废待兴的现状。
相比只做不说的人道主义者,这段视频的制作者少有真正的项目发展,2011年,该NGO组织80万美元收入中,仅有30%投入到了具体项目之中,而花费了25%在赴非洲公务旅行和短片制作上。
在自媒体取得成功的年代里,怎样判断言论的正确与否,又怎样理解言论的真正动机呢?
作者:张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