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28日,一向平静的枣强县王均乡文登村突然热闹起来,三里五村的人开着汽车、骑着摩托车或者步行来到这里。原来,3月26日早晨,位于该村麦田里的一座封土古墓出现了新盗洞,人们是因为好奇到这里来一探究竟的。
现场:盗洞已经填平
3月29日,记者在枣强县王均乡打听前往文登村的路,沿途的村民都乐意聊上几句,“你们来晚了,昨天盗洞已经填上了,没有什么看的了。”村民们说,“听下去的人说,那下面有五六间房子那么大,里面什么都没有。”
按照村民的指点,记者终于在文登村东、赵大市村北的麦田里找到了这座封土古墓,远远望过去,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封土堆,高出地面约两米。登上封土堆,上面除了一些稀疏的青草外几乎什么都没有。记者注意到,封土堆上有一大片新土,还有盗墓专用工具洛阳铲留下的探眼。
文登村副主任曹广胜告诉记者,这个盗洞是3月26日早晨遛弯的村民发现的,村里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查看了现场,其后王均乡政府、王均乡派出所及市、县文物专家都来看过。按照文物专家的指示,昨天(3月28日)中午已经把盗洞填上了。
讲述:古墓有六个墓室
发现盗洞后,曹广胜和另外一个村民腰里系着绳子下到盗洞里。那盗洞仅能容一名身材瘦小的人通过,挖得很专业,呈长方形,洞壁两侧还有脚窝,顺着这些脚窝往下四五米的样子,就到了一个墓室的顶部,盗墓贼又往侧面挖,在主墓室的墙上掏了一个洞,古墓就此被盗挖。
曹广胜两个人顺着绳子进入主墓室,发现这是个四四方方的小屋子,小屋子用厚厚的青砖垒就,上面有穹顶,身高1.7米左右的曹广胜举起双手,还够不到最顶部。从主墓室还可以进入其他墓室,墓室之间有门互相连通。曹广胜数了数,一共有六间墓室。
曹广胜介绍说,那六间墓室非常坚固,保存基本完好,但里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他们还在墓室里发现了盗墓贼留下的蜡烛,盗墓贼打开古墓后,往往先点燃一根蜡烛,如果蜡烛燃烧正常,说明不缺氧气,如果熄灭,就必须迅速离开。
了解:无人知道古墓来历
在文登村及附近采访,人们都说不上这个古墓的来历,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这个古墓颇具神秘色彩。有这样一个传说,如果谁家缺少什么东西,就到古墓前面祈祷,第二天东西就会出现在那里,不过东西用完要还回去,曾经有一户人家没有把东西还回去,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显灵了。
传说归传说,能够修建起这么大一座古墓,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堆起这么一大堆封土,本身就说明了墓主人彼时彼地的身份地位。而这座古墓完整保存到今天,不但说明枣强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高超的建筑艺术。
曹广胜说,这堆封土看上去四四方方是有原因的,当初建造者建好墓室后,又在墓室的上面堆封土,封土用白灰和潮土一层层夯实而成,坚固异常,所以才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保存下来。
推断:盗贼或空手而归
据衡水市文物保护管理处专家介绍,从多室墓以及进入墓室的村民带出的一块厚约7厘米的不完整青砖,可以初步推断这是一座汉代古墓。“汉代盗墓成风,所以汉墓能够完整保存的很少,一般在汉代就遭到了盗墓者的破坏,由此推断这个墓室很可能不是初次被盗。而从现场勘测来看,墓室底部浮土上并没有太多盗墓者的痕迹,很可能是盗墓者发现墓室内没有贵重陪葬品就放弃了盗墓,也有可能是盗墓时惊动了村民,所以盗墓者没有继续行动。”专家说,这次盗墓者或许空手而归。
古墓上的盗洞引来大量村民围观,更有胆大者顺着盗洞进入到墓穴内部。而根据考古经验,封闭上千年的古墓一见风和空气,下面的青砖有可能风化坍塌。为安全起见,有关部门将盗洞暂时回填,以后将视情况再次进行发掘。
隐忧:如何保护古墓
记者了解到,在衡水市境内有很多封土古墓,比如景县的高氏墓群、封氏墓群,武邑县的窦氏青山,冀州市的前冢、后冢。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封土分布在广袤的平原上,在昭示着这片大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成为一个个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
目前,有关部门对封土古墓的保护,大多采取的是在古墓竖立保护标志、严禁挖掘封土等措施,但是对于目标明确的盗墓者而言,这些保护措施根本没有作用。封土古墓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财富,如何保护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本报驻衡水记者孟宪峰 文/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