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任武 整理
回家跟老人听故事
谁都爱自己的家人,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我喜欢跟老人聊天,回家聊天,是我关心老人的方式。
其实跟父母聊天挺好玩的,一般都是先聊聊家常:姐怎么样了,小孩怎么样了,亲戚朋友怎么样了。然后就讲讲最近在做什么。他们总会表达一下他们的忧虑:我母亲是做会计的,她老担心我们资金链会断,很害怕。但不管怎样,能够有所沟通,就能各自心安。
这一段时间我们多了一个话题:讲家族历史。我就问我父亲过去经历过的故事,还有从1949年到1956年,各种社会运动在他们那个地方是怎么回事,很多人是怎么被枪毙的,是为什么?按照1949年以后的说法,我父母出身破落地主家庭,所以他们在新的社会制度下,都谨小慎微,很软弱,很规矩;我奶奶曾因这一出身的问题,被整成神经病。
这些事情,过去没人问,再往前他们也不敢说,现在跟他们聊聊,他们也敢说了,能够听到这些早年的故事,是我最近特别开心的事情。
我不教育孩子
教育这词有点大,我没什么教育,就是爱跟孩子聊聊天。
我觉得,如果社会不幸,上一代会把他的理想寄托给下一代,比如说社会动乱,我有家仇,我就需要子女报仇,对吧;社会正常健康发展,上一代总是让下一代自由选择,甚至是跟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所以现在从我来说,我对子女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我也始终强调,让孩子有一个GPS,一定把大方向定位好,然后让他自己去判断。比如昨天晚上,孩子主动给我打电话,说他在台湾见了很多宗教人士,“得赶紧回来,不行了,我都快被迷惑了。”这就是之前有了既定的大方位认知,当外界的信息跟内部的认知出现偏差或无法兼容时,他自身是会有所反应的,这样好过什么信息都可以随意接收,那就是混乱了。
小孩子都有青春期,容易有所谓“早恋”,很多家长就是一种态度:阻碍、管制。我不同,我跟我女儿关系很好,我也不管她这事。很早的时候,我会跟她说,爸爸不问你跟谁约会,这是你的事,但是,18岁以前你有一件事得告诉我:在哪儿约会?为什么?18岁以前我是监护人,你在哪儿,如果见不到警察,又见不到其他人,万一有事,我得担责任。 你必须在一个能够看见警察,或者有事能够呼到人的地方,只要能保证这点,你什么时候、跟谁,我都不管了。
我老开玩笑说,我们依法来谈话,万一有事,我不能帮你,最后说我监护人没做好,你这不是害你爹吗?《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写着呢。只要你满了18岁,这条我都不管了 。 所以,我是非常轻松地来处理这事。
就我的研究和观察,几岁恋爱,跟幸福没关系,说早恋不好是胡扯淡。有18岁恋爱幸福的,有25岁初恋也幸福的,也有很晚恋爱特别痛苦的,所以孩子几岁开始恋爱我都无所谓:现在16岁还叫早恋,在旧社会,不吃激素,16岁早当妈了。
我会跟我的孩子说,你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都行。但是我会接着说,我发现跟谁恋爱跟幸福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一点你得想好,那就是,你以后想过什么日子?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就跟什么人恋爱。如你想当诗人,你就找一个不靠谱的文青,就很爽。反正你老爸不会帮你把关。所以说,我不教育孩子,只是爱聊聊天。
用关爱将财富回馈社会
国内有相当多人在提企业公民和社会责任,我觉得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要求我们行善积德。如修桥补路,照顾乡里,扶助弱小,关心他人,爱护环境,等等,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里的固有精神,这种文化积淀会促使人做善事,哪怕只是献一次血,做一次义工。不按照这个做,你会有道德上的不安,相当于有钱但没有道德感,会引起内心的痛苦。
第二个问题是,当社会进步后,相当多个人通过专业、勤劳、智慧积累了个人财富,这些财富用什么方式回馈社会?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很多人质疑社会差异、财富两极分化,我赞成用卡内基的方式解决:投入公益事业。这既能保持生产领域的效率,又能调和社会矛盾,现在巴菲特、盖茨等人就走在这条理性的道路上,这条路最有希望。
我当然愿意参与善事。我参加的最典型的非政府组织就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有将近100个企业家参加,几乎囊括了国内目前最活跃的企业家,一部分是本土企业家,一部分是海归,还有一部分是台湾企业家(有20多位)。在这个非政府组织里,我们这一大群企业家,通过共同的公益事业,扩大横向联系,也促进了融合,在公益事业的舞台上互相借鉴,相互学习,探索和思考如何回馈社会。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从单纯的赢利赚钱到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再到起而行,拿出金钱和时间来亲身参与到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中来,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企业家对当今中国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诺。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自由、快乐、健康、满足感、成就感、被人尊重等等一系列加起来就是幸福。如果你花钱买一架飞机,却没有安全感,这等于花钱却没得到幸福。所以,花钱很多,却不一定得到幸福。花钱的艺术就在于,你花了钱是否能增加自由,增加快乐,增加安全感,增加被尊重。在花钱和幸福之间,要寻找到一个点。
伟大是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我们通常挣钱的速度像散步,欲望增长的速度却像跑步。这样你怎么都不会快乐。
那么怎么管理好欲望?管理欲望效果最好、让人满足感最强、用很少的钱就能幸福的,要数宗教。很多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教人用财富增长的方式赶上欲望的增长,宗教则采取另外的办法:不管财富增长,而是控制欲望——让欲望增长慢一点,或者让欲望的实现方式发生改变,比如去关爱别人。所以不必让你的财富奔跑,而是让欲望停下来,这就要祈求宗教,祈求伦理,祈求你价值观的改变。
就像宗教教人们的那样,要想幸福,先要控制欲望,然后,学着去关爱别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