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教授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 最后一课感动师生
新华网合肥4月5日电(记者鲍晓菁、刘美子)没有墓碑、没有坟茔4月4日清明节这天,皖南医学院教授汪桐的儿子汪一江只能在家中焚一炷清香,奉一束鲜花,遥遥地祝福着父亲在另一个世界安息汪桐的遗体静静地躺在皖南医学院的遗体解剖室里。汪一江说,捐献遗体供给医学研究是父亲生前最后的愿望。
2010年12月,80岁的汪桐教授溘然长逝。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就在皖南医学院任教,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牵头组建了皖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室。1986年,由其领衔的“生理学”学科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77年,汪桐教授提出了“经络实质的二重反射学说”,在国内经络实质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八届理事会理事、安徽省第四届生理学会理事长。
“这是他的最后一课。”皖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主任潘群皖这样说。曾经是汪老的学生、后又成为汪老同事的他回忆,汪老这一生都献给了皖南医学院、献给了他最爱的医学研究事业。
“先生病重时,念念不忘地就是要给学生上课。有次我去看他,他在半昏迷半清醒时依然念叨着:"快一点,快,学生还等着我上课哩,快!"他清醒后抓住我手。我对他说:"汪老师,您病了,不要惦记上课的事,您的课我们替您上,好吗?"他这才笑着点点头,只是握我的手更紧了。”潘群皖说:“汪老走之后,决意要把他的遗体捐献给学校,供解剖研究。他虽然再也不能登上讲台,但在生命结束后,依然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为医学事业奉献一生。这是他最深刻、最感人的一课。”
清明节这天,在皖南医学院校史馆里一角,汪桐先生的半身铜像也被鲜花簇拥。学生们排着队走上前来,向这位前辈深深鞠躬:只见铜像戴着宽边黑色眼镜,穿着半旧的中山装,嘴角上扬,一如生前温和亲切的样子。“汪老虽然已经远走,但是他将遗体和这种尊重生命、钻研医学的精神传承给了后人。在他之后,皖南医学院又有多位老师签订了遗体捐献书。”皖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副主任王海华说。
然而,对于亲人来说,这却是一次撕心裂肺的决定。“当他提出要捐献遗体时,我几乎难以承受。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安葬之地就是灵魂安息所在。我们一家本就散居海内外,父亲的遗体捐献后,让我们的孩子又到哪里去寻根呢?”汪一江说,“但是,最终我们还是不忍违拗他的临终心愿,因为我们懂得,他想在这个世界留下的,就是一名全身心奉献自己的医学教师的形象。”
“汪桐教授捐献遗体的事迹对我们触动很大。”大三学生王涛说,“对于学医的来说,更明白捐献遗体供给医学研究意味着什么。我们在清明节祭奠汪老和其他的遗体捐献者,就是承诺不辜负他们的奉献与付出。”
作者:鲍晓菁 刘美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