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市场的一个重要误区是认为“采用节能技术就一定会节能”
《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海林 | 北京报道
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政府东侧100多米处,一个奇特的园区坐落于此。南门紧挨马路,透过紧锁的电动闸门,路人可以看到一些高低格局不同、造型有些标新立异的建筑,园内杂草丛生,旗杆空立。很少有人知道,那是三个部共同扶持的绿色建筑科技示范项目“未来之家”。
根据《中国环境报》2006年11月的报道,该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项目要建设成为以人为本、超低耗能、高舒适度、全面环保的新一代住宅典范。其中展示的住宅样板有日本太阳能生态住宅、韩国数字化住宅、美国木质结构住宅、瑞典现代集成住宅、德国21世纪住宅、西班牙能源住宅、意大利节能住宅、中国传统民居等十几个国家的十几种建筑形式。“这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国际性社区建成后将供人参观,并将持续展示6年。”
2009年7月16日,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与能源部长朱棣文曾驱车到此参观,引发媒体关注。骆家辉当时表示,中美两国应合作建设更多类似的节能示范性项目。“未来之家”被舆论赞为中国节能建筑国际合作的一张名片。
2012年3月6日,住建部下发《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2012年将制定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并将适时开展新建建筑强制性应用可再生能源试点,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
而符合“十二五”规划的“未来之家”作为一个已经建成的示范项目,在两名美国部长参观后似乎销声匿迹,当时规划的最大一幢建筑尚未完工。
“未来之家”的尴尬现状,透露了我国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理念误区、政策瓶颈等现实疑难。
大规模推广时机还不成熟
“未来之家”示范园的日常管理由“未来之家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从该公司官网可以看到,未来之家置业有限公司原名为中建科高通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6年。2003年公司以推动国家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工程“未来之家”为契机,综合运用最新的建筑节能技术,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以品牌的方式进行房地产开发。
本刊记者在示范园内“徽派节能样板房”里见到了该公司工程部经理周小龙和两名工作人员。据工作人员说,自骆家辉与朱棣文参观后,没有其他人来过。周小龙等仅负责对园内建筑的日常看管维护,对示范园长远发展规划并不清楚。尚未完工的是行政大楼,按照规划那是一座融合前卫的外观与节能设计理念的建筑,现在处于停工状态。
该公司负责人住在美国方面修建的样板房中,那是一栋单体别墅,分上下两层,门前立着5个太阳能光电板,贴着红色对联的大门上写着“美国未来之家净零能耗健康住宅”,字上对称贴有美国和中国的国旗图案。
据这栋住宅的设计者、美国北得州大学教授陶永心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他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太阳能与地热循环系统,实现零能耗和无毒害。“零能耗针对的目标是外部能源,指的是建筑全年提供的可再生能源产量等于或大于所需的能耗总数。”陶永心说,当时他所知道的是该项目是中美之间一项全新的合作,“原则上中国提供土地,美国提供内外建筑设计、建筑投资、所有材料设备和技术人员。”
陶永心透露,节能样板房建造之初还考虑到展示各国的节能技术的要求,“想借此推广一些概念和技术,希望以后使用到中国更多的建筑上。”
为了了解未来之家几年来的状况,本刊记者多次联系于2003年批准该项目建设的某部,截至发稿时,没有得到回复。
“大规模推广时机还不成熟,我们主要是考虑将它作为教育科研基地。”陶永心说,美方已将“美国未来之家净零能耗健康住宅”设为大学国外学习基地,“从2012年夏天开始,中美师生今后可能要在房子里住一段时间,采集样板房的数据。”
陶永心不认为园区项目像看上去那样已经荒弃,他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和美国同仁一直在关注此项目,“我今年拿到了科技基金会的经费,计划6月在北京召开中美的建筑节能科学研讨会议,到时由清华的中科院院士等一起参与。”
节能示范楼其实高耗能?
“未来之家”示范园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建筑节能领域合作的众多项目之一,位于北京玉渊潭南岸的一座8层浅紫色楼房是某部节能示范楼,曾被认为是中美合作的节能典范。
根据《经济日报》2006年5月的报道,作为中国为履行二氧化碳减排而设计的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一个由中美双方合作完成的示范项目,运行两年多来展现了惊人的节能效果。
该大楼采用了空调排风能量回收、墙体保温、遮阳板、反光板等12项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曾获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发的节能设计领先金质奖、中国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等建筑节能大奖。“示范楼每年节电超过90万千瓦时,一年可节省经费60余万元。与普通建筑相比,示范楼年节能72.3%。”该示范项目负责人、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国雄曾如此评估其节能效果。
而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看来,该示范楼却是一座高耗能建筑,“它的实际年运营能耗为74kWh/m2(每年每平方米耗电量74度),比普通建筑要高不少。住建部的办公楼年耗电量大概是60kWh/m2,而发改委1950年代盖的办公楼也差不多这个能耗。”江亿告诉《望东方周刊》。
类似例子还有2010年建成的环保履约中心大楼,这是国家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与美国标准集团合作建造的项目,也是有关部门认定的“绿色建筑设计”示范工程。江亿说,该楼的年运营能耗为76.04kWh/m2。
“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是意大利政府耗资2000万欧元于2007年建成的,年建筑能耗是80kWh/m2,属于清华校园内的高耗能建筑。”江亿对《望东方周刊》说,但意大利人盖的时候说它是超低能耗,“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呢?因为它跟意大利的楼比,能耗的确低很多。”
江亿认为,这种差异源于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的不同。“若室内要求持续保持18℃~25℃恒温的话,那这些节能楼肯定比我们现在普通建筑要节能。但问题在于,中国多数人对建筑使用方式和所追求的室内服务质量与国外不一样,中国很多普通建筑不追求室内恒定保持某个舒适温度。”江亿说,比如开不开窗的问题,“咱们觉得屋里闷了,就把窗户打开透透气。如果你弄一个风机24小时不停地往屋里灌风,这一年下来光风机的耗电量,可能就赶上我们整个楼的耗电量了。”
由此,江亿认为欧美国家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对我国的建筑节能起了反作用。“现在中国与国外合作建设的示范节能楼,日常运作模式都是按照国外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来计算,所以能耗反而比我国同类建筑能耗要高。”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