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医院门口发放医药传单 本版图片均为 王浩然 现场图片
晚报记者 邵丽蓉 李胜南 报道
母亲患了肝癌,儿子慌了神,看到病房里发的小广告,就花2万多元买了所谓的抗癌药,几个月后,母亲还是去世了,儿子拨通卖药人的电话,对方说,“我们又没说百分之一百有效。 ”
这种在医院病房里到处散发的医药小广告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记者在本市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收集了一堆这样的医药小广告,并按照小广告上所列的治愈 “患者”打电话过去一一探访,发现很多“患者”说的都是同一句话,“机会要靠自己把握,不妨买一个月试试看”。记者从药监部门了解到,药品销售必须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这种通过小广告卖药的方式涉嫌违法,而且卖出的药很难说是真的还是假的。
病房里,医药小广告泛滥、写得天花乱坠 张先生就是文章开头讲的那个儿子,母亲被查出肝癌晚期后,张先生非常着急。在母亲住院期间,张先生在病房里拿到一张别人分发的抗癌药品小广告,其中“抗癌药物直破癌症之源”的广告语让他心动。广告称该药能阻断癌细胞增长,能增强体质,帮助病人化疗后恢复。走投无路的张先生决定试一试,他拨通宣传单上的订购电话,对方询问了他母亲病情后表示,他们治疗过很多情况类似的病人,对这样的癌症治愈率在90%以上。张先生买了三个月的药,花了近2万元。然而奇迹并没有出现,张先生的母亲于今年1月去世。张先生再次致电那个卖药人,对方却说“我们没说百分百有效,治愈是有概率的,也许这种药对你母亲不够有效……”
听了张先生的诉说,记者前往医院病房探访。 4月5日下午,记者走进医院一住院楼10楼的肿瘤病区,发现有些病房的地板上还散落着一些这样的医药小广告,一旁的护工告诉记者,前面才刚刚清理过。在病房旁的废弃物处理房内,记者看到从病房中清理出来的广告和宣传资料,粗粗一数,大概有七八种。一位负责清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医院里,这样的医药宣传广告实在太多了,“你要是想要的话,我能给你找出一大叠。 ”
一位病人家属告诉记者:“这些小广告写得天花乱坠,看上去还挺像真的,说不定就会试着购买呢。 ”另一位病人家属看到记者在看这些广告,好心地劝记者:“千万别相信这些,我家人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每天都看到很多人发这种广告,都是假的。这类药价格都非常贵,一百个人里面只要有一个上当,他们就够本了。 ”
小广告外形似正规杂志、报纸 难辨真伪 记者仔细看了其中的一些传单,发现这些小广告大都做成正规杂志和报纸的形式,一般人几乎分辨不出真伪。记者拿到的是一本薄薄的杂志,封面上写着 “科技博览2012年2月号”,彩色铜板纸印刷。但这本“杂志”只有十几页,除了少量关于肿瘤的常识介绍外,其余都是所谓抗癌药“红归胶囊”的广告,翻遍整本杂志,也没有看到刊号。
这类小广告无一例外,广告文字都很有煽动性。在一份所谓 《东方健康报》的小广告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字样:“服用六年珍香胶囊,耄耋老人彻底康复”。在另一份名为 《见证》的杂志上,写着“当西医束手无策时,抗癌一号助我绝处逢生”。在药品东方福尔灵的宣传单上则用红色大字写着“95%以上的肿瘤患者服药60分钟,疼痛开始减轻;服用3至5天,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服药3个疗程以上,肿块缩小,复发转移得到控制。 ”细看内容,这种所谓的“特效药”广告无不往“深”里说、往“玄”里说。比如 “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灵芝类抗癌药品”、“神奇的肿瘤自愈与肿瘤饥饿疗法”、“获得国家专利技术称号”等。
更加故弄玄虚的是,在大多数这种广告纸上,都印有很多肿瘤专家的照片。在那份号称《科技博览2012年2月号》的封面上,甚至还抠出一张陈竺的照片,附带说明“系统生物学与多靶点抗癌中药的研发”,其实,这个研究内容与广告中的 “红归胶囊”一点关系都没有。文字描写“卖力”,这些药品的价格也十分“给力”。记者发现,这些小广告上介绍的药品价格不菲,每月用药的费用都在千元以上。
记者在药监局的网站上搜索发现,这几样小广告上的药都曾被查处过。 “红归胶囊”在2008年12月因严重欺骗患者被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违法原因是在广告上写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以及利用医疗机构、专家、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号称是“我国唯一国药准字灵芝抗癌药品”、对于化疗者症状改善的有效率达91%以上的所谓东方福尔灵,本市药监官网公布的2009年2月份的稽查通报上,将它列为违法药品,公告指出,夸大产品功效是其违法的原因。双灵固本散、楼莲胶囊、东方灵芝宝、珍香胶囊等因夸大广告、吹嘘药效而被多次查处。
记者调查 小广告上的电话究竟是不是真的? 记者手中几乎所有的“抗癌药”广告上都有患者的现身说法,并刊登了患者的地址、电话,甚至病人的身份证号。不过奇怪的是,这些药似乎都能“一药治百癌”,并有不同脏器的癌症“患者”出来现身说法。为了验证真伪,记者拿起一张广告,按照上面留下的电话挨个拨打过去。
第一个电话拨通后,接电话的人说,“某某不在,不过他挺好的。 ”听记者细问,那人改口说,“这个电话是药品销售部的电话,不是那个患者的家里电话,不过,那个患者现在挺好的,这个我可以告诉你。 ”
听记者好像有兴趣,电话那头的人自说自话起来,“为什么我们用这样的方式销售呢?你知道吗,关于精神方面和癌症方面的药品是不能做广告的,我们也得推广啊,通过什么方式呢,既然上不了媒体,我们只能通过小广告的方式来让大家知道了。我们这个药品在药房里是能买到的,但得在专门的肿瘤药房,上海一共有七八家,一般的药房不行。为什么进不了医院,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啊。而且,通过这种药品销售部,我们还可以提供医疗服务,所以是有高附加值的。 ”
第二个电话,一个号称住在卢湾区的“女患者”的固定电话,始终没人接听。
第三个电话,是一个号称住在嘉定区塔城路的陈先生的固定电话,他一上来就说,“你以为我是托儿,我不是,我是真的病人,我是2009年5月份开始用这个药的,他们家的药是好药啊。1600元一个月,不贵。其实,哪个药都不敢保证疗效的,只能试试看,给自己个机会吧,我自己试了三个疗程。我看了这些药的药物成分,都是很名贵的中药。另外,你知道吗,这药的研发者王教授是中药世家出身,他有这么深厚的家庭医学背景,研制出来的东西肯定不错的。试试看吧,不试就没有机会啊。 ”
第四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士,自称有80岁,但声音听上去很年轻,记者没能从电话里听出她大病初愈的状态。
第五个电话,一个自称是患者的人,很熟练地报出一个手机号码,他说,“打这个手机买药,可以买十送二,有优惠,有赠品”。
现场咨询,“专家”三句话不离卖药 根据手上一张小广告地址,记者来到一家所谓的 “抗肿瘤血管药品红归胶囊咨询服务中心”。除了门口的横幅,在这个咨询服务中心的墙上,挂着两幅“红归胶囊”的宣传海报,此外,还有一张海报介绍坐堂的专家一家知名医院的退休医生叶教授。记者走进咨询中心后,这位叶教授询问起病人的基本情况。
正在咨询中,有两个人走进来,其中一位年过半百,自称高医生,她听说记者对这药有兴趣,便开始热情地介绍起来。 “我们好多病人先化疗,再吃这个药,还有很多晚期的病人边化疗边吃这个药,连手术都没有做,现在也还活得挺好。当然,这还是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 ”
记者问到药效,高医生说,“效果是肯定的。 ”她一边说,一边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随后,这个高医生说,“胃癌还好,五年生存几率50%。 ”旁边的叶教授听了,连忙说“到不了,到不了。 ”
“这个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记者继续追问。“吃红归胶囊主要是阻断肿瘤血管,让肿瘤先停止生长;第二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第三是配合化疗,增加疗效并减少化疗的毒性,让病人能够坚持做完化疗,把后续的治疗进行下去。 ”这一串话高医生说得非常顺。高医生拿出一个 “红归胶囊”的药盒,药盒上写着药物的主要成分有红参、冬虫夏草、熟地黄、当归、肉桂、茯苓、黄芪、白芍、川穹、甘草、刺五加和薏仁等,都是极为常见的中药。记者问,“这些中药可以治疗肿瘤? ”高医生有点着急,提高声调说,“虽然这些药常见,但我们的配方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药是获得国家专利的。 ”“我们可以快递、可以邮寄,正规药房和医院都没有卖。因为我们这是抗肿瘤药,希望直接卖给肿瘤患者,而且,我们这里的医生会一直跟踪病人情况,算是买药的附加值。 ”
见记者购买的意向不坚决,高医生说,“有个病人,胃癌晚期,基本没有做手术,也没有大化疗,就是吃了一年的‘红归胶囊’,然后再配合一些口服的化疗药,多种方法一起治,就没事了。 ”
见记者还有疑虑,高医生又说:“可以让病人先用一个月试试,看看效果,一些新的化疗药,医生也没有把握,只能试试看。 ”
最后,这位高医生使出卖药的看家本领:“给他个机会,你说还有什么路呢,路已经很窄了。这个起码是药,不是保健品,保健品对他的作用很小了,你说药有用还是保健品有用?机会是自己找的,总要找找自己的路,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尝试过后才知道是不是有用,我是高医生,有什么事可以给我打电话。 ”
“这药一个月3980元,3个月一个疗程,398元一盒,但至少要买一个月的量。不贵,我们买十盒送一盒,买二十盒送三盒。 ”
医托常用七项骗术 套近乎:不管你尊府何处,“医托”总能和你攀上乡亲,甚至冒称同姓,使你有“他乡遇故知”之感,从而对他信赖有加;
谎称同病:你有啥病,“医托”就说自己或某位亲属也患过此病,让你向他请教治病之法;
贬低医院、名医:说你要去的医院 “牌子虽大,看不好你这病”,或说你要找的名医“不行,就那两下子!”或谎称“他已调走了”等。让你在失望中向他求助;
大肆吹嘘假医假药:说:“我的病是一位老中医治好的,找他错不了”;
大献殷勤:抢着给你叫“的士”,前面带路,帮你拿行李;
骗钱到手,送你快走:把你所带的钱骗得只剩下返程路费,然后就送你直奔车站,免得你再到别处询问,使他露馅;
改头换面继续行骗:“医托”会不断乔装改扮,三五成群地在车站出口和医院门前伺机诱人上当。
真相解析 销售人员对“厂家直销”一说十分避讳
记者拿到的每张广告上,都刊登了订购电话,都号称能免费送货上门。记者致电广告上的“楼莲胶囊”订购热线,接电话者自称姓张,专门负责该药在上海的销售。
“请问通过你这里买药,是厂家直销吗? ”
“不是,我是厂家驻药店办事处,按规定,药品都要通过药房出售的。 ”
“什么叫厂家驻药店办事处?你是药店的工作人员,还是厂家的工作人员? ”
“这么说吧,药店的药,都是从我这里进货的。 ”
“那么在你这里买,能便宜一点吗? ”
“那当然了。我这里买一疗程送两盒,药房没送的。 ”
“因为你这里是直销,所以能便宜一点? ”
“不能说直销,但其实也就是这个事实,少一个流通环节总归便宜一点的。 ”
记者从这位工作人员处获得的一个信息是:他对自己是药厂直销人员的身份十分避讳,闪烁其词。
那么药品应该通过哪些渠道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 《药品经营许可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 《药品经营许可证》,凭《药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
由此,记者回想到,在“红归胶囊咨询服务中心”,只看到满墙的宣传资料,既没有看到营业执照,也没有看到药品经营许可证。
小广告上推销的多是保健功效药品 在记者拿到的这些小广告中,只有一份广告上没有标出药品批准文号,另外有两种标的是国药准字Z(红归胶囊、楼莲胶囊),其余皆为国药准字B。有些广告上甚至还刊登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药品批准文号的方法,以示正身。
其实,国药准字分很多种类,化学药品使用字母 “H”,中药使用字母“Z”,保健药品使用字母“B”,而记者手里的“国药准字B”类药品,表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药品。
“国药准字B”出现在2003年,国家药监局规定,2003年1月1日起,所有“药健字”的保健品停止生产,从2004年1月1日起,中药保健品将禁止流通和使用。中药保健品经重新审核通过后统一纳入药品管理,其批准文号表述为“国药准字B”。取消“药健字”号后,我国3000多种的“药健字”保健品,分流成两部分:向药监局申请“药准字”或向卫生部申请“食健字”或“食准字”。也就意味着很多“国药准字B”的药品,是从当年的3000多种“药健字”保健品中变身来的。
之所以撤销“药健字”,就是因为“药健字”在定义及审评技术指标方面与一般的治疗性中药没有十分明确、严谨的界定,甚至与保健食品也有交叉,不易区分。还有企业肆意宣传疗效、扩大适应症,不但搞乱了保健药品的市场,更出现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不良反应,给药品的审批、监督管理等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此外,记者还从药监局了解到,如果市民担心自己购买的药品有问题,可以连同完整的外包装一起寄到药监局稽查处,他们将会帮市民分辨药品的真伪。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