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称中国国产航母服役后将主导西太和印度洋
2012年04月12日09:20
来源:东方网
作者:知远 北风
东方网4月11日消息:韩国军事网站《Viggen军事论坛》2012年4月9日发表文章,对美国《航空周刊》4月4日发表的有关中国航母发展可能引发亚太航母竞赛的文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站在中国的角度上讲,大力发展航母已经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且其航母优势明显,其他亚洲国家难以与其进行竞争。而站在以日印为代表的,意图发展航母的其他亚洲国家的角度上讲,其在技术与政治上面临的诸多局限,也决定了其在事实上缺乏对高端航母的需求,且其在发展本国航母的过程中,也将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随着日后中国国产航母的服役,势必将主导西太平洋与部分印度洋海域,但短期内,尚无与美国展开全球化竞争的可能。
本月初,俄媒报道,在俄罗斯经过漫长改装的印度“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将于本年5月份试航。几乎与此同时,关于中国日后将建造大型核动力航母的消息突然增多。而较早之前,日本也通过其军事网站非官方的曝出了其所谓“保升”级航母的设想。亚太地区的航母竞赛似乎一触即发。但着眼于中国相比日印在航母发展战略与技术上的明显优势,至少在亚洲地区,几乎没有国家有能力与中国在航母领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而对于世界头号航母国家美国而言,作为新兴航母国家的中国,在可预见的时期,其既无能力也无必要与其进行竞争。
首先,中国独有的优势独立的战略、技术发展环境
众所周知,受制于建国前的长期弱势,以及建国后过于薄弱的技术基础,中国海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端发展过程。担任规模庞大中国海军主力的始终是驱护舰一类的中小型水面舰艇(与航母及巡洋舰相比)。对于中国长达18000公里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均无法进行有效的捍卫,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凡是与中国存在海上边界的国家,几乎全部与中国存在领海争端。但随着中国于1984年购进原澳大利亚海军的“墨尔本”号航母的船壳,中国开始了对航空母舰的实质发展。而在苏联解体之后,大量苏联航母技术,随着三艘俄制航母大量涌入中国。因此,截至上世纪末,中国已经全部接触并部分掌握航母关键技术,而日益发展的海外利益与海军整体实力,也为中国构建具备自身特色的航母战略创造了条件。
尽管自本世纪初起,中国海军的作战任务逐渐由“近海防御”向“远洋攻防”转变,但在可预见的时期,即使中国装备大型航空母舰,中国海军仍是一支防御性的海上力量。其航母战略的核心在于,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编队,有能力对中国主要的海上运输线进行常态化的高强度巡航。有能力在非战争环境下,随时应对各种程度的海空威胁。同时,在缺乏大型岛屿的中国南海,可以在任何区域内,对各种岛礁进行两栖登陆,或在对被他国侵占的岛礁进行抢滩登陆的同时,有能力压制这些国家可能的海空威胁。因此,中国航母战略的核心实质就是在缺乏海外基地的情况下,保持对世界各热点地区的力量投送能力,以及对远离本国力量核心的海洋国土进行有效捍卫。而在形成这一战略的过程中,起到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素,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国内,因此,相比日印等国,中国的发展难度是相对较低的。
而在航母相关装备的研发方面,尽管中国长期受制于封锁,存在着诸多局限。但从更大的范围上讲,正是长期的封锁,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因此,其在获得相对较少的概念性技术输入之后,依仗自身完善的工业体系可以迅速的研发出高水平的装备,歼-15舰载机就是这方面的例证。未经中国官方证实的消息显示,中国曾希望引进数量有限的俄制苏-33舰载机进行仿制。在遭到俄罗斯拒绝之后,中国转向乌克兰,在获得苏-33舰载机原型机,即T-10K后,独立研发出了性能类似的歼-15舰载机。而在整合本国发动机、隐身与航电技术之后,其完全有有可能成为综合性能超越美制“超级大黄蜂”的世界顶级舰载机。因此,相比日印等国,之前相对封闭的发展与技术引进环境,使中国具备了独立研发航母核心技术的能力。
其次,日印面临的局限受限的战略、技术发展环境
尽管日印两国的海军发展状况存在巨大差异,但相比中国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在海军战略制定与技术发展方面,受到来自外界的严重影响,体现在航母上尤其是这样。受制于战败国地位以及过于敏感的地理位置,日印两国不仅在制定本国航母战略上严重受制于人,同时在军备研发方面也面临很大局限,也使其几乎不具备独立发展航母,甚至航母关键技术的能力。站在这一角度上讲,它们与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相比,差距相当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受制于战败国的地位,不仅丧失了明治维新的发展成果,也不得不长期作为美国的附庸,充当其在东亚地区遏制中俄的桥头堡。因此,处于相当功利性的目的,美国曾对日本进行了极高规格的海军军备技术输出。日本“金刚”级驱逐舰成为除美国海军之外,第一款装备美制“宙斯盾”系统的战舰就是明证。但美国对日本的海上限制也相当严格。日本战舰的所有行动,必须在美日联合行动的框架下进行。日本不仅不能独立制定本国的海军战略,还需要被动的接受美国分配的海上任务。而具体在航母上,美国近年来似乎对日本发展航母的限制有所松动,使日本建造了大批吨位巨大的所谓“直升机驱逐舰”。但通过分析这些“类航母”战舰的性能不难发现,其几乎不具备搭常规载舰载机的能力。美国方面不仅在对向日本出售具备上舰能力的F-35战机时慎之又慎,对日本研发任何航母相关技术,如舰载机起降等配套设施限制极严。毕竟吃日本海军航空兵亏最大的,正是美国人自己。因此,受制于附庸的地位及管制严格的航母技术发展环境,日本显然无力像中国那样,“随心所欲”的发展航母相关技术。
与日本相比,印度在发展航母方面似乎不受任何限制,且其作为所谓“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其军备引进途径之广,也是中国难以相比的。但正是其“用钱买来军备现代化”的做法,使现阶段的世界霸权国家,可以用相对间接但却有效得多的方法,制约其航母战略与技术的发展。从“戈尔什科夫”号漫长的改装与涨价经历中不难看出,印度尚无独立建造发展航母。尽管在该艘航母改装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印度也启动了其国产航母计划,即“蓝天卫士”级航母。但从最终的建造结果来看,其显然无法改变他国在印度海军建设上的主导地位。而在该型航母的建造过程中,印度主要依仗来自法国的技术支援,但在舰载机选型上,却仍钟情与俄制战机。两种风格的装备在日后兼容上惨淡的未来,也印证了现阶段印度在航母相关技术上的捉襟见肘。而在航母战略上,尽管印度海军的作战力量一直很明确,即将印度洋变为印度的内海。但作为中东能源输出的必经之路,该地区包含过多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利益。此时印度如果强势与美国进行对抗,其孱弱的国力显然难以胜任,而如果对美全面妥协,显然又与尼赫鲁提出的“建设有声有色的大国”理念相悖。而具体在航母上,无论是引进还是国产的航母,无疑难以与美国,以及中国现役或在建的航母相抗衡。而放弃建造航母,无疑又会使其苦心积攒的海军地区优势瞬间烟消云散。因此,面对自身在技术上的极大局限与在航母发展战略上的两难境地,印度显然无力像中国那样,伸缩自如的发展航母。
第三,中国海军的未来尚无能力与必要与美国竞争
相比俄罗斯“雷声大雨点小”的航母发展,日印两国似乎更加现实。而两国受制于自身的政策、技术原因,现在无力与中国进行航母竞争。因此,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中国成为亚太海军首强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航母大国只是时间问题。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大力发展海军军备,并在与英国的硬拼中耗尽鲜血不同。此时的中美更加类似于二战结束时的英美两国。那时,美国通过在20世纪上半叶的积累发展,在一战结束后已经成为实力仅次于英国的第二海军强国,而在二战期间,其毋庸置疑的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海军首强,开始主导世界海上霸权。而尽管英美两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过互相以对方为假想敌的作战计划,但新时代的英美大战为何未能上演?原因很简单,作为追赶者的美国,在其实际足以达到“和平过度”的程度之前,一直保持与英国的良好关系,一直避免触及英国的根本利益。
今天的中国与昔日的美国类似。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可预见的时期,国家利益并不要求其挑战美国的根本利益。而美国之所以没有昔日英国的镇定,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两次世界大战的干扰,从而使美国有能力将精力更大的集中在对潜在对手的挖掘与打压之上。对中国而言,此时与美国爆发任何形式的大规模对抗乃至军事冲突,都是在重蹈一战时期德国的覆辙。尽管中国不存在类似昔日德国那种战败并被瓜分的可能,但任何一场受益有限的战争与对抗,都会极大的非正常损耗中国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因此,中国应在保证其始于中东的能源运输线的安全的前提下,将国家力量的影响方向,指向美国都尚未触及的地方,亦如昔日美国将“触手”伸向英国并全面触及的中国及南美。并通过击败西班牙这种间接方式,在不与英国发生直接关系的情况下,获得在世界上的“生存空间”。具体到策略上,中国可加大在非洲的力量输入。原因很简单,在以欧洲国家为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之后,非洲还原了其“处女地”(没有大国施加影响)状态。而一旦实现对非洲大陆的有效控制,中国将获得面向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广泛发展空间,且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显然也有助于其实现非洲抱负。而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对非洲的直接军事干涉也仅限于克林顿时期对索马里摩加迪沙的那次失败的突袭行动。而中国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建立在航母基础上的远洋海军是不可或缺的。而在获得对非洲足够影响力的情况下,航母为中心的远洋海军,无疑又将成为中国进一步向世界施加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在整个过程中,在客观上,中国完全可以将与美国进行的竞争降到最低。
站在亚洲的角度上讲,自二战结束以来,一直未曾有一个该地区国家获得过绝对的优势(苏联为欧洲国家)。因此,面对中国日益崛起的国力,其他国家将其视为假想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借此将亚洲推向整体对抗的状态,则是极其缺乏理智与远略的行为。而站在世界的角度上讲,对美国而言,上世纪50年代初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那两场战争已经证明,以任何的战争方式遏制中国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崛起是美国必须接受的事实。因此,作为充满理智的两个大国,互相尊重显然比再次引发战争更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作为日后将被两国大力发展的航空母舰将成为两国在实力相对均等的条件下,寻求利益共同点的重要砝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