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剑帼 李海堂
还有80天,就是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区成立1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梁振英将接掌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责任,成为这个年轻特别行政区的第四任行政长官。
近日,梁振英接受了新华社的独家专访。这是他当选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后,首度接受媒体独家专访。
清贫中走出的行政长官
梁振英出生于一个警察家庭。小时候,家里很困难,父亲的薪金养活一家5口人。
梁振英的姐姐回忆,梁振英上学前班时,需自备午饭。因为家穷,妈妈早上蒸一锅馒头,梁振英就带着水杯和一个馒头到学校去。天气冷,馒头变硬时,他就蘸着热水吃馒头。“那时我上下午校,中午在家吃饭,常常看见妈妈边吃热饭边红了眼。她是想起在外啃冷馒头的弟弟”。
后来,为了贴补家用,全家大大小小都做塑胶花。当时11岁的梁振英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上课之余负责搬运材料和塑胶花往返工厂。几十公斤的材料常常令梁振英走走歇歇,到今天,梁振英的右肩还比左肩宽。
1974年到1977年,梁振英赴英国留学,3年多时间里,除了姐姐的嫁妆资助以外,他靠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他每周到快餐店打工3个晚上,每次6个半小时,回到住处时往往是凌晨了。和在香港一样,为了省几个车费,每天上学放学靠两条腿走两小时的路。
爱国是公民的责任
不久前,一名初次见面的英国记者表示,对梁振英过去几十年的行为“不理解”。他指的是内地改革开放之初,刚从英国留学归来一年的青年梁振英,与香港一些专业人士一道,跨过罗湖桥,参与到国家改革开放的大业中。那时,国家还很落后,他们到内地讲课的交通费用,都是自掏腰包,没有酒店,有时就一张行军床,睡在过道上。
这位英国记者说,这种情况在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人中并不普遍,因为不少香港人对内地有偏见。“你这是爱国主义的体现吧?”
“我回答他,爱国是公民的责任。”他告诉这位记者,这个信念最早是从英国人身上学的。
梁振英1974年赴英国留学,“有如面前突然有了一面镜子,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的国家。”梁振英读书之余在一家外卖店打工,每周三次。这一天,他第一次请假了,为的是看一场球赛,一场中国队对英国一个地方球队的比赛。“场上奏响中国国歌,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站立聆听中国国歌,感受很不一样。”“就在这场球赛中,我看到英国人对本国国歌的感情和对本国球队的支持。”
“这些经历是我巨大的人生财富。自此,我开始深思‘个人—社会—国家’的关系”,思考能为自己的国家出些什么力,做些什么事。
竞选的标志是“齐心”两个字
梁振英有一句名言“家是香港”。过去几年来,梁振英每周定期在报章上撰文,大多数是在思考香港这个“大家”的未来。他说,我们要思考,当我们退下来的时候,如何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一代又一代留下一个更繁荣、更公义、更进步的香港。
在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过程中,梁振英竞选的标志是“齐心”两个字,他期望市民“齐心一意撑香港”。为此,梁振英和他的竞选团队“一支笔、一本簿、一张凳”,走遍全港18区,举办“齐心一意写政纲”咨询活动,近距离接触各阶层市民和大小企业,了解市民的心声,广纳民间智慧。来自各界各阶层的600来份意见书最后被采纳到修改后的政纲中。
自宣布参选以来,在香港各项民意调查中,梁振英始终排在三名参选人的榜首。经过这次民意洗礼后,他告诉记者,将会一如既往“倾听民意、广纳民意、尊重民意”,以民意作为施政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以谦卑的心服务香港市民,服务养育他的这片土地。
参与了香港回归的进程,参与了15年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实践,在两位行政长官身边工作过,梁振英说,这一切给了我很多体验,我将不负国家重托和港人期望。
3月25日,在会展中心选举现场,胜出成为第四任行政长官人选的梁振英,在电视机前面对700万港人发表选后感言:“今天,我作出的承诺,将会成为历史记录,我会在阳光下,接受全港700万市民的监督。我深信,齐心,香港一定会成功!”
新华社记者 向剑帼 李海堂(据新华社香港4月11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