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已成为上海城市名片 主办方称盈利给整个社会
2012年04月13日1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周末,F1中国大奖赛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这已是F1连续第9年“驶入”上海,热情的中国车迷早已从最初的陌生懵懂发展到如今的习以为常。然而,对于承办比赛的上海来说,亏钱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支持着精明的上海人即使亏钱还乐此不疲地为了F1出钱又出力呢?
如果单从赛事经营的角度来看,F1中国大奖赛要想扭亏为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社会效益来看,F1给上海创造了积极的影响力。如今F1已经成为上海最好的城市名片之一,能够吸引很多游客到上海旅游。对于中国潜在的赛车消费潜力,F1中国站承办方上海久事赛事总经理姜澜表示:“我们的观众群体蕴藏着巨大的财源和热情,他们对于现场体验F1赛事拥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城市名片越来越响亮
从2004年加入F1到今年,中国大奖赛在全球19个分站赛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年提升,“车王”舒马赫、莱科宁、阿隆索、巴顿、汉密尔顿和维特尔6位现役F1总冠军得主都曾在“上赛道”有过精彩的表现。为了迎接这项疯狂的烧钱运动,9年来上海国际赛车场在配套建设上的投入超过50亿元,每年还要向F1管理公司支付3000万美元的举办权费用,赛道的维护费每年也都要用千万美元为单位计算。当然,这不仅仅是在上海,在全球其他18个分站赛上,承办方也都要承担相应的巨资。然而,在赛车文化相对薄弱的中国市场,这实在是一笔“亏本买卖”。为此,中国大奖赛一度遭到质疑。可就在各种质疑声中,上海在2011年和F1管理公司签下了第2个7年合约。
对于继续承办F1,上海久事国际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澜认为:“赛车场亏钱是必然的,但这笔账不能这么算。”有数据显示,上海承办F1赛事以来,给这座城市创造了过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包括航空、物流、酒店、餐饮,包括媒体以及大量的咨询公司、公关公司都从中得益良多。而对于久事公司来说,最大的收益预期很可能来自赛场之外经过多年经营,上赛道以南2.8平方公里配套区域的土地已经大幅升值。姜澜还表示,F1的经济意义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比赛起到推广城市形象的作用。据F1官方数据显示,每场F1比赛的全球观众可达5亿至6亿。通过电视转播,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上海,这对于提升上海的城市好感度是一件好事。经过这么些年的积累,F1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
中国车迷越来越给力
2004年,当F1第一次进入上海的时候,就创造了3天观赛人数达26万的奇迹。但是到了2008年,观众人数锐减到13万。2004年,一张3700元的F1套票被“黄牛”炒到1万元。到了2008年,到场观看的观众不少是拿着赠票入场的。对此问题,上海久事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F1第一次来中国时,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因此车迷数量会比较多。但真正培养中国的赛车市场和赛车文化,还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值得庆幸的是,经过9年的积累,中国大奖赛无论票房还是关注度还是在不断提升的。据了解,2012年的门票销售情况较去年有60%的增幅。
对于这样的变化,姜澜表示:“门票销售增长了近三分之二,主要体现在观众人数上。但是我们的销售收入并没有这么大的增幅,因为我们今年的票价下调了20%。”姜澜坦言,票价下调直接刺激了观众的购票热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说明我们的观众群体还是蕴藏着巨大财源和热情的,他们对于现场体验F1赛事拥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按照目前的门票销售情况,今年的比赛期间预计将有16.37万人次涌入赛场。由此可见,9年的培育使得中国的车迷群体越来越“给力”。
至于F1什么时候可以成为一项赚钱的赛事,姜澜认为:“F1所谓的亏,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就承办主体也就是我们公司的账本来看,那肯定是亏的,因为所有的投入都由我们来承担。但换一个角度,我们这个城市是个大赢家,我们的投入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所有的盈利都给了整个社会。”姜澜还强调:“目前我们主要的使命还是利用这个赛事去普及、培育和传播汽车文化。中国现在还没有自己的F1车手,没有自己的车队,应该说中国汽车运动的起点非常低,基础非常薄弱,在这种现状下,必然造成投入和产出的巨大反差。” 特派记者 黄越滔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