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爆炸时的火球和随即升起的蘑菇状烟云。 图片由《解放军画报》提供 据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4月12日刊文称,中国的核力量现代化并不追求数量优势,而是主要通过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和可靠性来增强核威慑能力,同时也会适当增加核武器的数量。
文章认为,中国提高自己的核报复能力并不奇怪。长期以来,中国的核力量相对较弱,抵御威胁的能力也不强,而中国直到近些年才开始追求核力量的现代化。中国2006年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提到,中国的核战略是“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但是,中国官方并没有对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核武器数量进行明确阐述。美国一些专家估计,中国当前有数百枚核弹头,但他们的结论只是考虑了中国未来核威慑可能需要的核武器数量,并没有可靠的依据。
中国战略家们的观点可能会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他们强烈建议,中国加强核力量的现代化,同时扩大核武器规模。但他们同时不赞同制造数千枚核武器,追求与美俄实现核平衡的观点。中国国内认为,应该建设以下的核打击能力,即面对敌人强大的情报侦察,精确打击和导弹防御能力,也拥有足够力量进行可靠的二次核打击。中国的战略家们认为,建设过大规模的核力量会减少核力量所带来的优势,也会加剧战略不稳定。例如,军事科学院著名核问题专家姚云竹少将认为,中国应该坚持之前的核武器发展政策,即威慑效能并不与核武器数量完全成正比,具有较高生存能力和可靠性的小规模核力量同样可以构成有效的核威慑。
许多观察家认为,中国未来10到15年会部署更多先进的核武器;美国国防情报局在提交给国会的《年度世界威胁评估》认同这个观点。去年,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称,“中国当前只有不到50枚能够攻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但这一数字到2025年可能会增加一倍”。
文章认为,有三个重要因素影响中国有关核力量发展的决策。第一,从整体上看,中国对外部安全环境的感知及其与主要大国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次,从作战的角度看,对井式、公路机动和潜射核力量的潜在核威慑与常规威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最后,中国还会衡量未来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因为它可能会损害中国对敌进行威慑的核报复能力。
中国学者们表示,导弹防御是决定中国未来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例如,姚云竹曾表示,美国的导弹防御部署是“影响中国核力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她认为,应该努力在面临导弹防御系统的情况下保持可靠的核威慑能力。中国可能会持续加强自己的核力量,直到它认为自己的核力量规模足以应对任何情况。(斯年) (来源: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