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从作弊看职称外语考试改革之必要
专业技术人员要评职称,职称外语考试是必过的一关。然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竟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在考前传授考试作弊技巧,还有培训机构声称,可以提供试题和标准答案,甚至,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修改分数。
似乎每一项重要考试,都会衍生出一条“作弊产业链”,例如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英语考试,以及各类专业资格考试。职称外语,尤其是职称英语考试,概莫能外。
每一年,作弊与反作弊的“斗法”都会上演。有地方为考场安装信号屏蔽仪,抽签决定现场监考人员,查获“枪手”数十人;有地方采用“身份证识别仪”,识别假证件;被查获的其他作弊方式,还有“传统”的抄袭、夹带纸条、互换试卷……作弊和反作弊,都在往高科技方向发展,无线电作弊设备不断升级,相应的防控设备也在不断更新。
看起来,对于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监管部门是用心的。但记者的调查却显示出,对于考前和考后的舞弊行为,监管上存在着一定的疏漏。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堂而皇之地教唆作弊,对这样的行为不能置之不理。至于声称可以提供试题和答案,甚至修改分数,无论是真是假,是否诈骗,都已涉嫌违法,除了教育部门,公安机关也有必要介入调查。
职称外语考试是严肃的国家级考试,对任何不诚实的考试行为和教唆行为,必须“零容忍”。否则,对诚实应考者是一种不公,考试也将失去衡量应考者真实水平的意义。
不过,在严抓作弊的同时,对于职称外语考试本身,也有反思的必要。为什么作弊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一些应考者存在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职称外语考试的机械性、应试性,同样被长久诟病。
那些传授作弊技巧的培训机构,为什么能轻易猜中试题?因为职称英语考试有所谓的“必考”文章。这样做无外乎是为了降低考试难度,却为作弊留下了可钻的空子。
而培训机构打出的“特训”“包过”宣传,或真或假的“提供试题”“修改成绩”,更多吸引的是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甚至“零基础”的应考者。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极少用到英语,往往在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完之后又扔到一边。相反,很多在工作中经常与外语打交道的人,早已拥有各种外语水平证书,也不必通过职称考试证明外语能力。于是,就有了“考了也不会,会的不必考”的怪诞现象。正如有专家所言,要改革考试制度,有的岗位不必将外语水平作为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同时引进外语水平证书互认机制。职称外语考试,应该面向工作上需要使用外语,而本人缺乏相应证明的人群。如此,不仅节省专业技术人员的时间精力,节省行政资源,也能从需求上遏制“作弊产业链”。 (来源:《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