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瞭望:用心筑起新玉树

2012年04月21日18:1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用心筑起新玉树

  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一场迄今为止人类灾难史上最为艰难、最为繁重的灾后重建行动正在有序展开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文贻炜吴光于张春晓李绍飞

  47岁的尼玛才仁把新刻好的玛尼石轻轻放在东德龙钦山的东坡上。虽然天空中飘着小雪,他并没有离开。

  2010年4月17日,尼玛才仁的妻子在东德龙钦山腰的天葬台上随近千名地震遇难者遗体一起被火化,“我依然能听见那一天喇嘛们的诵经。”他说,那一日,大风卷着扎西大同村废墟中的尘埃,迷蒙了他的双眼。

  他粗黑的手指轻轻拨弄着念珠,默默地念诵着经文,“在那里,她应该很好”。他眼也不眨地望着天际线,似乎在寻找已经遇难两年的妻子的身影。

  云朵的下方是结古镇苏醒的清晨。第一民族中学的新校舍内已经传出学生朗读课文的声音;扎西科的帐篷社区里,炊烟袅袅;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驰而过;复工的工地上,早起的工人正趁着没有落雪的清晨加紧忙碌。

  2010年6月20日,北京、辽宁等对口支援省市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水利水电4家援建央企共赴玉树,在一年有效施工期只有5个月、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开始了艰难繁重的灾后重建。

  仅仅两年时间,玉树就从废墟中站了起来——成片新建的藏式建筑物替代了蓝色的救灾帐篷和板房,新建设的路网已经纵横交错,已建成并交付使用的民族学校等公共建筑各具特色、分外醒目。

  重建展示国家力量

  自2010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重建规划起,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一场人类灾难史上极其艰难、繁重的灾后重建行动紧张有序展开。

  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匡湧说,经过两年奋战,玉树重建已经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基本框架初步显现。截至目前,累计开工项目843个,累计完成投资208.9亿元。

  在城乡住房建设方面,作为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城乡居民住房累计开工37287户,其中农村住房建设任务16710户已全部完工,农牧民已基本入住,部分城镇居民迁入新居。

  在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重建的43所学校全部开工,部分已完工,到8月底可全部交付使用。医院、卫生服务项目、体育场所、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用房等已大部分开工建设;供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大部分建成。

  在特色产业和服务业建设方面,15个生态畜牧业和15个特色种植业重建项目开工建设,结古镇1286户商铺开工建设,7个大型商场和5个中心商业区项目开工建设。

  在和谐家园建设方面,文物遗产修缮工程方案的设计已经完成,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动工;87座寺院修缮工程全部开工,僧舍完工率达到96%。

  玉树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在重建中,玉树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对新上项目严把项目选址关、环评审批关和“三同时”验收关,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坚决不予投入生产。

  目前,定期监测结果表明灾区各项监测指标无异常状况,辐射环境状况处于天然本底水平。

  “2012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决战之年、收官之年。”玉树州委副书记文国栋说,到年底,将全面完成玉树地震灾后城乡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实现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竣工投运,基本完成市政、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商贸、特色产业、生态修复、和谐家园等项目建设,实现投资150亿元以上,确保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

  传统文化妥善修复保护

  如今,走进分给嘎松巴丁的新建僧舍,铺着地毯的客厅里安放着一台炉子和西式的沙发、茶几。一台液晶电视是他的两个兄弟送给他乔迁新居的礼物。卧室里安放着藏床、书架、佛龛和木几。“外面是用来会客、吃饭的,学习、念经、打坐都在卧室里进行。”他说。

  玉树僧人们的新生活得益于玉树灾后重建工程。党中央、国务院专门拨出巨资用于玉树寺院重建和文物修复,寺院和文物修复工作被列入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

  经过8次修改、征求了国内外多名顶尖专家的意见后,《禅古寺地震遗址保护工程实施方案》通过评审并开工建设。本项工程的总设计师、陕西省咸阳市古建园林研究院院长李成岗感慨道:“这是我近50年的从业生涯中,感觉压力最大、难度最高的一个工程!”

  “国家仅为禅古寺遗址保护就投入了400万元,将来我们还将继续争取资金,希望能把这里建成一个集参观、教育、科普、体验和缅怀遇难者等功能为一体的地震遗址公园。”禅古寺住持洛卓尼玛仁波切说。

  玉树州共有238座寺院,地震共造成87座寺院受灾。目前,玉树州87座寺院修复工程已全部开工,僧舍完工率达到96%。

  玉树文物古迹丰富,结古镇在历史上是唐蕃古道上的重镇。截至目前,具有千年历史的东仓《大藏经》珍藏馆维修加固工程已经通过验收并已交付使用。包括格萨尔及三十大将灵塔和达那寺、文成公主庙、新寨嘉那嘛呢石堆、藏娘佛塔和桑周寺在内的玉树州几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加固工程已经全面开工。

  据玉树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建设工作组副组长昂文格来介绍,截至目前,灾后国家已对玉树文博设施投入9600多万元,对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投入6700多万元,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投入900多万元,并专门针对宗教场所内的文物修缮投入1亿元,以确保震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安居之后的乐业

  格来达杰仍然记得两年前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看着满地废墟,对自己及所有村民的命运生出的恐惧和忧虑。他所在的代格村原名东风村,震后村民一致决定把村名改成“代格”,在藏语中是“勇士”的意思。“我们这里的村民都像勇士一样,在大灾前不畏惧,敢于开始新的生活,而且,会活得比以前更好。”格来达杰说。

  格来达杰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代格村的村支书。据他介绍,代格村826名村民将在今年6月统一迁入新建的节能房,过上有太阳能、沼气、淋浴和室内卫生间的日子。

  安居之余,也要乐业。玉树两年重建,在着力安置数十万受灾群众的同时,也重点支持生态畜牧业、高原旅游业和区域商贸业等产业的发展。

  据匡湧介绍,截至目前,中央、省级财政和社会捐赠资金中有10.14亿元投入扶持各类特色产业及服务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北京作为对口援建城市,除了严把援建项目的质量关,还努力帮助玉树提升产业“造血”功能。北京援建玉树指挥部副总指挥长丁建明说,我们多方联系、牵线搭桥,开展北京企业与玉树企业“结对子”工程,初步确定了双方企业在中药材深加工、商贸流通、旅游业、畜牧养殖业及深加工等方面进行产业援助和或达成合作意向。

  地震前,代格村是个半农半牧的村落,挖掘、出售冬虫夏草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震后重建过程中,代格村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藏猪、藏鸡和奶牛养殖,客运和宾馆经营等产业。

  据格来达杰介绍,省农牧厅和科技厅联合投资,在村子里建起了138个大棚,种植黄瓜、辣椒、萝卜、草莓、蘑菇等20多种作物。

  村民扎西分到了5个大棚。他告诉记者,一年下来一个大棚的菜能卖1万多元,“经济条件极大改善”。扎西说,省农科所会不定期地派技术人员到村里给村民培训种菜和养殖技术,“我每次都会参加”。

  此外,代格村还计划依托自己的民族特色,发展高原旅游和农家乐,打造一个民俗文化村。

  格来达杰说,地震前村里人均年收入是2000元左右,现在是3500元。而且,随着村里种植、养殖业和旅游业持续发展,形成规模,人均收入还会继续增长。“等到了2015年,人均年收入就能提高到5000多元了。”格来达杰说。

  本刊记者发现,灾区群众住上了漂亮的新房,但这里的年人均纯收入约为3000元。像代格村一样能组织大家种植蔬菜大棚、经营沙场、跑运输的村子还是少数,如何让新家园同时成为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玉树“后重建时期”任重而道远。

  新玉树的梦想

  “重建完成后的玉树,将是一个集商贸、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化高原新城。”文国栋如此描述未来的玉树蓝图。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

  对于援建者而言,他们盼望着早一点完成援建任务,呈现一个新的玉树。中国建筑集团玉树灾后重建前线指挥部党委书记王晓波对本刊记者说,今年是玉树恢复重建决战之年。在建21个项目计划今年底全部完工,新开工35个项目除州行政中心、康巴艺术中心外,其他项目也要今年年底完工。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33个项目。

  已经在玉树生活了十年的高占宽,希望通过大棚蔬菜种植实现致富之梦。走进高占宽的蔬菜大棚,宛如进入了春天,满眼尽是葱绿的黄瓜和油菜。2002年,高占宽从一栋大棚起家,到2010年地震前,他和妻子一共经营着12栋大棚。震后,8年积累化为乌有,他俩也被埋在废墟下。幸运的是,他们住所旁的武警玉树县中队官兵第一时间救了他们。目前,高占宽夫妻在武警玉树县中队的大棚里耕种着9栋大棚,年收入有4万元左右,他们逐渐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来自河南的徐广军则盼望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对本刊记者说:“希望重建结束后,能在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租个店面,长期在玉树扎根。”这位2006年就来到玉树从事水产生意的商人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多年经营毁于一旦。但不甘心的他,在地震一个多月之后,再次从河南回到玉树,支起帐篷,建好板房,搭起店铺,继续自己的老本行。经过近两年发展,如今,一天的经营额能达到3000元左右,一个月纯赚1万多元。

  而年轻的伊西松保则正在孕育着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计划和朋友在玉树成立一家公益性企业,这个不久前从英国肯特大学回到家乡作课题调研的藏族青年希望把精美的民间工艺品销售到国外,再用获得的资金帮助社区发展。

  失去双亲的嘎松卓玛梦想着当一名老师,回报家乡,这个在玉树州孤儿学校上五年级的小姑娘说:“将来考大学,回来当老师。”

  在新寨嘛呢堆的转经甬道中,人们正踏着初春的白雪,转动经筒,念着六字真言,作着一如既往的祈祷。身体健康、平安幸福是转经群众的心愿。“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好。”转经的年轻人多杰赤丁说。□又见玉树

  抬头远望,已经投入使用的藏式建筑显得格外漂亮,它们多是学校、医院和部分民居。经过两年的重建,玉树正在向外界展示一个新的面孔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绍飞文贻炜吴光于张春晓

  在飞机上向下俯视,大地一片银白,这里刚刚下过一场雪。

  走出机舱,一阵冷风裹挟着雪粒呼地吹过脸庞,让人禁不住打个寒战,正在播放的机场广播提醒:当天的最低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而此时,北京已是春暖花开了。

  车子驶出机场,在去年刚刚建成的柏油公路上飞驰,两侧群山环绕,时常可见一身厚厚皮毛的绵羊在山脚觅食。

  40多分钟后,车子驶上了土路,灰尘渐起,很快汇入拥挤的车流。道路两旁是巨大的工地,到处是耸立的塔吊,一排排未完工的建筑中,机器轰鸣,夹杂着铁器撞击的叮当声。

  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们推着小车小步紧跑,忙碌地运送着水泥和石灰,红色的条幅在风中飘扬,一行白色的大字格外显眼:"安全源于长期警惕,事故来自瞬间麻痹。"在这个寒冷的日子,热闹的工地上透出的是一股股热气。

  再往前行,道路变窄了,两排低矮的板房和少量帐篷拥挤地挨在一起,其中很多是来自四川和东北的小餐馆,一家哈尔滨饭店的厨师正在店外的帐篷里起劲地颠着大勺。身着各式服装,操着各种口音、不同语言的人们在略显狭窄的土路上擦肩而过。

  抬头远望,已经投入使用的藏式建筑显得格外漂亮,它们多是学校、医院和民居。

  这里是青海省玉树县。两年前,一场7.1级的大地震让这片海拔4000米的高原大地遭受巨大伤害,近3000人在这场空前的灾难中死亡和失踪。

  经过两年的重建,玉树正在向外界展示一个新的面孔。今年4月下旬,《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再一次深入玉树,用纸笔记录一路所见、所闻。

  窗户的故事

  结古镇代格村村民处在兴奋之中。去年6月,全村826位村民将统一迁入中国铁建援建的节能房,过上了有太阳能、沼气、淋浴和室内卫生间的现代生活。同时,建筑又带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墙体是藏式特色浓郁的文化石,古朴而厚重,窗户是富有现代气息的双层玻璃,保暖又美观。

  不过,幸福来临之前,援建者与村民也曾有过一次特殊的交流,代格村项目负责人李波告诉本刊记者说,工程初期,节能房每扇窗户的两块玻璃设计成一大一小,但是,在藏族的传统观念中窗户是眼睛,每扇窗户的两块玻璃应该是大小相同。为了照顾村民的感情,已经做好的价值36万元的窗户全部报废,工程队重新设计制作。

  同时,826个村民推举出5个村民代表,全程监督房屋质量,有任何疑虑随时跟项目组沟通。为了尊重民族习惯,每户的节能房里都增设了一间佛堂。

  这是玉树重建的缩影,在属于藏区的玉树,重建工作充分考虑和尊重了藏族群众的习惯与信仰。

  海拔带来高难

  清晨8点,结古镇琼龙路住宅小区工地中心,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个小区分A、B、C、D四个区共110栋楼2009户,还有1个幼儿园、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市场和1座社区商业大楼,是结古镇规模最大的小区建设项目,9月底前要达到入住条件,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同样,在北京援建的新寨小学施工工地,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学校主体建筑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在紧张地粉刷外墙和进行内部装修,以确保今年6月份孩子们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与一般地区不同,在高海拔的玉树进行重建,由于冻土等因素,一年有一半时间无法施工。正因如此,不少建设项目,冬天停止了户外施工,但能够尽量开展的许多工作一刻没有停。

  譬如,为确保堪称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污水处理项目——玉树结古镇污水处理厂今年建成投用,援建部门派出了施工经验最丰富的队伍,在冬休之际,项目部的部分员工依然坚守现场,储备材料,为春季顺利开工做准备。

  来自北京市政路桥控股集团的工人姚师傅也告诉本刊记者,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他们其实在3月初就已经开工了。他说,尽管冻土、缺氧等因素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但是,看着玉树一天比一天好,"再苦也值了。"

  除气候因素之外,电力供应不足也是重建中的大问题。据了解,现在玉树灾区主要依靠禅古、拉贡等小型水电站和10台燃油发电机组供电,最多可供电1.7万千瓦,但玉树施工高峰期用电量达6万千瓦,缺口为4.3万千瓦。

  由于灾后重建用电量巨大,许多单位只能依靠自己发电。据本刊记者了解,一个面积4万平方米的工地平均每月需要用油3吨以上。中国石油青海玉树销售分公司经理恒庆贤说,为保证灾区发电和用油,目前公司平均每天有20辆油罐车从西宁往玉树送油,运载量在200吨以上。

  在西杭路的结古加油站外,汽车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加油。中国移动玉树分公司的网络维护员邢帅的皮卡上装着10个油桶。他表示,它们将被全部灌满,用于发电,保证通讯网络畅通。

  沿着巴塘河一路向东,正在建设中的玉树州人民医院新大楼格外醒目。雪后初晴,阳光格外温暖。内科医生胡金福指着新楼效果图说,建成后的医院,不仅建筑面积将超过西宁现有的医院,科室设置将细化到心脏内科、外科、眼科等50多个科室,而且将拥有最先进的核磁共振等各种大型精密医疗设备。这样无论是就医环境,还是医疗设备都将达到青海省最优。

  抓住高原宝贵的春天

  种种困难之下,大批的援建者选择了坚守。

  李必和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这位去年3月来到玉树的四川工人刚来时就住在简易的帐篷,生活极度不便,"艰苦得很,但人家遭了这么大的灾,咱不能图啥好条件,得干好手上的活儿。"他说。如今,搬进板房,他已颇为知足,"条件改善多了。"

  李必和的老乡彭年兵今年3月20日左右第一次到玉树,近一个月了,还是有高原反应,每天都觉得头昏、疲惫,不过,他没有回去的打算。他所在项目几天之后就开工,工资月付,按80/100的方法发放,即每月月底拿到当月工资的80%,项目完工之后,统一给付剩下的20%。

  开工后,他将身兼多职,做泥水工,也劈灰,还要装修,按工作量多少决定当月工资。他预计一个月能拿到5000~6000元。"只要不拖欠工资,我就一直在这里做下去。"他说。

  在胜利路商住组团的建设工地上,来自重庆的中国中铁工人张长友正忙着捆扎钢筋。他去年12月来到玉树,在冬歇期照看工地。今年4月初开工以来,他每天都是7点半开工,下午6点收工。"遇到天气好的时候还能多干些时间。"他说。

  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魏振介绍说,为了保证学生在新学期顺利开学,中国中铁早在2月5日就已经调集工人返回玉树。

  本刊记者获悉,今年玉树将在高峰期迎来近8万援建大军,目前已就位2万多人。为了保证后续的施工力量,各援建单位在去年年底已经作好部署,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复工和开工。

  如今,随着天气渐渐转暖,新一年援建工作已经拉开大幕。正在施工现场指挥的中国铁建副指挥长卜宗举对本刊记者说:"我们要抢抓高原宝贵的春天。"□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